一项发表于《Healthcare》期刊的新研究表明,在工作场所开展每周两次的健身课程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水平。研究证实即使是在工作场所采取的小幅度运动干预,也能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
这项由意大利拉奎拉大学开展的"大学在行动"健康促进项目,属于更广泛的"健康大学"倡议的一部分。该项目通过个体与群体层面的干预措施,旨在改善高校教职员工的整体健康状况。研究团队评估了运动干预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纳入了18-70岁的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研究。
实验方案包含62次功能性循环训练课程和31次姿势与拉伸训练。尽管参与者平均仅出席了22-31%的课程,但多项生理指标仍出现显著改善。女性参与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从基线时的199.5 mg/dL显著下降至178.7 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出现显著下降,但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男性参与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在三个月后恢复正常。
研究特别采用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图表,通过空腹血糖、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评估干预效果。研究者还使用生物电阻抗秤测量身体指标,并通过工作能力指数问卷评估职业健康状况。所有参数在干预前、三个月和六个月时分别进行测量。
研究共纳入29名参与者(24名女性),其中48%为学术人员。基础数据显示男性中高胆固醇血症比例达80%,显著高于女性的25%。干预后,女性参与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总体心脑血管风险评分显著下降。
研究团队指出,尽管男性部分指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且研究存在单臂设计、样本量小等局限性,但项目仍显示出明确的健康促进效果。基线时已处于"良好"至"优秀"工作能力水平的参与者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且研究对象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更适用于慢性病一级预防场景。
研究者建议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多变量分析以进一步验证结论。这项研究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证明结构化运动干预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