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 较早吃早餐可能是一种简单日常习惯,能支持更好的健康状态和更长寿命。
- 研究发现较晚吃早餐与抑郁症、疲劳、睡眠质量下降及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 该研究突显"时间营养学"的重要性,表明我们何时进食(而不仅是吃什么)直接影响健康老龄化过程。
人们常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马萨诸塞州总布里格姆医院的一项新研究强化了这一观点。该研究同时指出,老年人只需调整一个简单习惯——提前早餐时间,就可能提升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往往发生变化,但此前关于进餐时间如何影响健康的研究较为有限。
研究发现
发表在《通讯医学》期刊的这项研究,调查了对老年人群至关重要的进餐时间特征,旨在确定特定进食模式是否预示或影响晚年健康结果。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社区2945名42至94岁成年人的数据(包括血液样本),并持续跟踪超过20年。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倾向于推迟早餐和晚餐时间,同时每日进食时间窗口也逐渐收窄。
晚吃早餐的影响
尽管推迟早餐看似无害,但数据表明较晚的早餐时间始终与多种身心健康问题相关,包括抑郁症、疲劳感和口腔健康问题。
此外,研究还发现餐食准备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也与较晚进餐时间存在关联。尤为关键的是,较晚的早餐时间与随访期间死亡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研究人员在统计模型中已调整年龄因素——这意味着结论并非简单源于比较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差异。即使经过校正,较晚早餐时间(特别是)仍与多病共存风险及死亡率上升明确关联。
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营养科学家兼昼夜节律生物学家、首席研究员哈桑·达斯蒂解释道,该研究填补了关于进餐时间如何随年龄演变及其对健康与寿命影响的认知空白。他强调,较晚进餐(尤其是推迟早餐)与老年人健康问题及死亡率增加存在紧密联系。
为什么进餐时间重要
既往健康饮食研究多聚焦"吃什么",而本研究突显了"时间营养学"(即进餐时间研究)作为可调控风险因素的关键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进餐时间(特别是早餐)可作为老年人健康的简易监测指标,并为未来健康老龄化策略提供指导方向。这是患者和医生都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达斯蒂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进餐时间的变化——尤其是早餐时间——能作为其整体健康状况的便捷监测指标。"他还补充道,鼓励老年人保持规律进餐时间表,或可纳入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延长寿命的综合策略中。
尽管本研究未最终证实提前早餐必然带来更好健康或更长寿命,但现有证据强烈提示两者存在关联。较早吃早餐普遍与更佳健康结果和生存率相关——何不尝试调整这一日常习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