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烹饪自制餐食并避免超加工食品(如即食三明治和能量棒)可能帮助人们减重翻倍。该研究显示,选择从零制作餐食的参与者比食用预包装食品的群体多减重1%(2.06%对1.05%)。
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比较了超加工食品(UPF)饮食与最低限度加工饮食的效果。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伦敦大学学院医院NHS信托基金会的研究团队发现,避免超加工食品能抑制食物渴望,提升减重效果并改善脂肪代谢。
实验涉及55名超重但健康的参与者,其中半数接受八周最低限度加工饮食计划(包括隔夜燕麦、乡村派和自制鸡肉沙拉),另一半则食用即食能量棒、市售三明治和微波意面。两种饮食在营养成分上保持匹配,均包含推荐水平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
结果显示,最低限度加工组平均减重2.06%(相当于成年男性预期年减重13%、女性9%),而超加工组仅减重1.05%(男性4%、女性5%)。尽管超加工组平均每日少摄入120卡路里,其脂肪减少量仍低于对照组。
伦敦大学学院肥胖研究中心的Samuel Dicken博士指出:"虽然2%的减重比例看似不大,但持续一年将产生显著差异。我们的数据表明,加工食品可能通过改变进食行为导致热量过量摄入。"
研究未发现超加工饮食对血压、肝功能、血糖等指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雷丁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教授Gunter Kuhnle强调:"关键在于食品成分本身而非加工方式,消费者应更关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
实验中发现,超加工组参与者自发减少120卡路里摄入,但显著少于最低限度加工组的230卡路里减少量。问卷调查显示,后者在食物渴望量表上的得分明显更低。注册营养师Rob Hobson解释称:"许多超加工食品被设计为高度适口性,快速进食且饱腹感较低,未能向大脑传递足够的饱足信号。"
研究团队建议遵循营养指南控制总热量,限制盐糖饱和脂肪摄入,并优先选择全谷物、果蔬等高纤维食物。首席研究员Rachel Batterham教授总结:"选择未加工食品和自主烹饪可能在体重管理、身体成分改善和整体健康方面带来额外益处。"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