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研究揭示惊人发现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潜在关联,表明这些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物或会加剧认知退化。该研究由罗德岛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完成,通过观察塑料微粒与小鼠大脑的相互作用得出相关结论。
日常生活中的微塑料
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持续通过饮用水、食物及空气进入人体。虽然此前研究已证实这些颗粒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此次研究首次明确将其与阿尔茨海默症样症状直接关联。
基因风险聚焦
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的研究采用携带APOE4基因的小鼠模型。该基因作为已知的阿尔茨海默症高危因素,携带者患病风险是携带APOE3变异体的3.5倍。研究通讯作者、药学院助理教授Jaime Ross指出:"即便携带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也可能出现认知状况的显著差异,这表明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实验与发现
研究人员将转基因小鼠暴露于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环境中,观察到性别差异显著的行为变化。这种差异模式与人类患者表现高度一致——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女性患者则以记忆损伤为主。Ross解释说:"我们的模型显示,微塑料不仅能在脑组织中蓄积,还会诱发类似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行为特征。"
研究意义
尽管研究尚处早期阶段,但揭示了环境毒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强调,除饮食、运动等可调节因素外,减少微塑料暴露可能成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新途径。考虑到微塑料作为日常最普遍污染物的地位,该研究迫切呼吁展开针对其长期健康影响的深入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