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障碍症复杂且难以测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认知困难,往往无法通过有限的标准化测试完全捕捉。卡尔斯塔德大学研究员Andreas Nelson在其博士论文中阐明了这一问题。"认知功能如记忆与注意力的测量本身就充满挑战,而疲惫状态更增加了复杂性。这些过程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我的研究特别关注患者对认知障碍的主观体验。"
研究发现,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日常认知困难与实验室认知测试结果间缺乏相关性。这种现象甚至在健康人群中同样存在。Nelson强调:"临床诊断高度依赖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对自我报告系统的优化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认知测试、脑部成像及质化访谈等多维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认知测试与自我报告间的弱相关性并非源于特定患者特征,而更可能反映测试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要么未能捕捉特定问题,要么受试者在短暂测试中通过代偿机制掩盖了真实障碍。
"实验室的简短记忆测试与现实生活中的认知负荷存在本质差异。"Nelson指出,质化访谈揭示了患者的实际困难与心理状态的复杂关联。例如,主观认知困难程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但未必反映在客观测试成绩上。这项研究从脑神经机制到个体体验层面,全面揭示了疲惫障碍症的认知特征。
Nelson已于2025年4月29日完成在卡尔斯塔德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疲惫障碍症的自我认知评估:从脑神经到个体体验》。研究团队建议开发更贴近生活场景的评估工具,并结合质化访谈方法,以改善对这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