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纵向研究发现,英国超过24万人中,在新冠疫情期间同时使用迷幻剂和大麻的人群,其焦虑和抑郁症状随时间推移呈现平均改善趋势。与其他药物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不同,该群体的心理健康评分最终与从未使用非法药物者持平。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心理药理学杂志》上。
迷幻剂是一类改变感知、情绪和认知过程的物质。经典的迷幻剂包括裸盖菇素(魔幻蘑菇中的活性成分)、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和二甲基色胺(DMT)。这些物质以产生强烈的意识改变而闻名,包括视觉和听觉幻觉、思维模式转变和自我认知变化。与酒精或大麻等常见物质不同,迷幻剂通常使用频率较低,且多用于促进内省或情感洞察的场合。
近年来的研究重新激发了对迷幻剂治疗潜力的兴趣。临床试验已探索其对重度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影响。部分研究还表明,迷幻剂可能帮助人们在非临床环境下应对压力或增强情感韧性。然而,多数证据来自小规模控制试验,关于现实世界长期使用的研究仍有限。
新冠疫情极大扰乱了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创造了研究压力应对方式(包括药物使用)的自然背景。虽然总体药物消费量在某些情况下下降,但许多人开始或增加了大麻和迷幻剂的使用以缓解压力。但此前研究多聚焦酒精、烟草或大麻,通常将其他物质归为一类,这使得难以区分不同药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项由伦敦国王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团队领导的新研究旨在了解特定药物使用模式与心理健康症状的关系。作为英国广义智力测试(由BBC支持的公民科学项目)的一部分,研究招募了2019年12月至2022年初的参与者,其中超过24万人完成了基线评估,约6.8万人在三个时间点(2020年12月、2021年6月和2022年1月)提供了随访数据。
通过使用PHQ-9和GAD-7量表改编项目,研究人员追踪了心理健康变化。参与者被分为六组:仅大麻使用者、仅可卡因使用者、同时使用大麻和可卡因者、同时使用大麻和迷幻剂者、多药使用者及未明确的“其他”药物使用者。这些组别与未接触过药物者和疫情前使用过药物者进行了对比。
研究负责人Maria Bîlcelè表示:“2023年的横断面分析显示,迷幻剂和大麻使用者心理健康状况比预期更差,这与我的假设相反。这促使我推测,迷幻剂改善心理健康的效果可能仅体现在个体自身用药前后的纵向比较,而非与未用药者横向比较。”
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锻炼和冥想习惯等协变量。研究初期,几乎所有报告使用药物(包括迷幻剂)的群体心理健康评分都低于未使用非法药物者,且这种模式贯穿所有主要症状(抑郁、焦虑、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疫情期间增加药物使用的人群心理健康也趋于恶化。
但迷幻剂和大麻双使用者呈现不同趋势。尽管初始抑郁症状较严重,其心理健康评分在2022年1月的最终随访中有所改善。具体而言,抑郁评分下降约0.25个标准差,焦虑评分也呈类似降幅。最终其心理健康评分与未使用非法药物者无显著差异。仅大麻使用者则始终报告更差的心理健康状况且无明显改善。持续减少使用量的群体心理健康结果优于增加使用或维持不变者。
值得注意的是,迷幻剂和大麻使用者初始心理健康较差,但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变化,而其他群体保持稳定或恶化。Bîlcelè指出:“本研究不仅验证了迷幻剂和大麻使用者群体的心理健康改善可能性,更发现其心理健康评分最终与未使用者持平,这令人意外,因为这些结果来自自然使用情境的观察性研究,而非临床环境下的控制实验。”
研究优势在于其超大样本量和纵向设计,但研究者也提醒需谨慎解读因果关系。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极端值随时间向均值回归的统计现象,或心理健康改善者更倾向于使用迷幻剂。此外,研究缺乏剂量、使用场景(即“设定与环境”)及联合治疗(如心理治疗或精神药物)的数据。
尽管如此,研究提示迷幻剂可能在集体压力时期塑造独特的心理健康轨迹。与仅使用大麻者不同,同时使用迷幻剂者在两年内呈现平均改善,这表明使用环境及独特心理效应可能影响幸福感。Bîlcelè强调:“这些是群体平均效应,各药物使用者群体内部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未来研究可通过考察使用时间、频率和情境,以及迷幻剂与大麻等物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包含深度访谈或实时监测的纵向研究,或能阐明迷幻剂在困难时期支持心理健康的特殊机制。该研究《全球危机时期迷幻剂自然使用与焦虑抑郁纵向改善关联》由Maria Bîlcelè、William Trender、Annalaura Lerede、Peter J Hellyer和Adam Hampshire共同完成。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