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心血管疾病(CVD)仍是美国成年人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美国心脏协会近期预测显示,到2050年全美临床心血管病患者将超4500万,高血压患者达1.84亿。伴随通胀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直接医疗成本预计从2020年的4340亿美元激增至1.34万亿美元,临床病症直接成本将从3930亿攀升至1.49万亿美元。这凸显了研究生命周期早期心血管健康决定因素的迫切性。
波士顿大学乔巴尼亚安和阿韦迪西安医学院与多机构研究人员开展的首个从出生开始追踪社会决定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童年期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环境、学校教育等社会决定因素(SDoH)显著影响成年后饮食习惯、久坐行为、尼古丁暴露、睡眠质量等健康行为,进而导致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这项名为"青年心血管健康未来研究"(FF-CHAYA)的纵向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童年社会因素与年轻成年人心血管健康及早期动脉损伤的关联机制。
"虽然中年人群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研究渐多,但儿童期SDoH与长期健康结果的前瞻性关联研究仍属罕见。"该研究通讯作者、该校医学教授及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中心主任唐纳德·劳埃德-琼斯(Donald Lloyd-Jones)博士指出,"通过追踪1998-2000年出生队列中的22个美国城市2000余名年轻成年人(平均年龄23岁)数据,我们发现家庭社会经济状况、邻里环境、学校条件等童年因素,不仅影响成人期血压、胆固醇、血糖等临床指标,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发现了早期动脉损伤的生物学证据。"
研究团队整合了全美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出生队列数据,通过出生至成年期的7个时间点收集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社区环境、教育暴露等信息,结合成年期详细的健康行为问卷和临床检查数据(包含身高、体重、血压及血液生化检测)。研究特别采用先进超声成像技术,首次量化了童年社会因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亚临床动脉损伤指标的关联。
"童年社会决定因素的系统性分析,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位影响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的干预靶点。"劳埃德-琼斯补充道,"这项研究将指导儿科医生、全科医生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终身健康轨迹。"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R01 HL149869号资助,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和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机构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