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编辑以提高清晰度
如果你和我一样,除非正在告诉别人他们错了,否则无法体验到真正的快乐。要知道,人们有必要了解艾拉妮丝·莫莉塞特歌曲中的大多数事例其实并不具备讽刺意味,如果我不指出这点,还会有谁来做呢?
因此,你可以想象驳斥阿司匹林正是每天让我起床的动力。你或许以为我要讨论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有二:(1) 我们此前已专门制作过相关视频;(2) 今天我们聚焦阿司匹林的抗癌特性。因为说来奇怪,阿司匹林确实能预防癌症,只是你依然不该将其用于初级预防。
本文出自《再思录》栏目。
我们通常将阿司匹林视为心血管药物,这有充分理由:它是心肌梗死后心脏护理的基石。但阿司匹林还有其他功效。它最初是止痛药,有趣的是,作为德国一战战争赔款的一部分,拜耳公司被迫放弃了这款利润丰厚药物的专利。同期被放弃专利的另一种药物是海洛因,这使得这种新型阿片类物质得以在全球广泛生产。凡尔赛条约干得漂亮!
低剂量阿司匹林通过阻断血栓素A2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高剂量时,它开始抑制其他前列腺素并产生抗炎效果。其机制远比这复杂,但网络空间容不下细微差别,我们就以此作为基础解释。
前列腺素在人体内参与约十亿种功能,其中与我们相关的是促进息肉形成。阿司匹林通过COX-1抑制阻断前列腺素,从而抑制肿瘤形成。其他机制可能也参与其中——抗炎药还能诱导细胞凋亡,这对阻止癌症扩散至关重要;但如我所说,网络讨论无需深入细节。
无论机制如何(可能是多因素且受遗传影响),大量数据表明抗炎药具有抗癌效果。请注意我突然改用"抗炎药"这个词,因为该益处并非阿司匹林独有。任何非甾体抗炎药(NSAID)凭借相似作用机制,若定期服用均能抑制息肉形成。
但对胃肠病专家和非专家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让大规模人群长期每日服用NSAID将产生严重负面后果:溃疡、胃肠道出血,更别提高血压、肾损伤、心肌梗死等风险,这使得布洛芬和萘普生等NSAID即便对高危患者也难以作为预防策略。
阿司匹林用于癌症初级预防,就像为后院搭建鸟屋:你几乎能说服自己能够完成,尽管内心深知实则不能。问题在于——与心血管初级预防类似——出血风险的权衡。因为阿司匹林确实有效。
四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瘤发生率显著降低,绝对风险降低率达6.7%,这绝非微不足道。当然,这基于"腺瘤必然转化为癌症"的假设,而实际数据并不明确,因并非所有研究都关注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结局。2007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分析发现腺瘤发病率降低幅度相似,但癌症发病率降低仅见于队列研究;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医师健康研究和妇女健康研究——未显示益处。近期ASCEND和ARRIVE试验同样未能证实癌症减少效果。
然而关键在于——这既针对研究结论也针对我一贯的悲观主义——癌症结局需较长随访期。医师健康研究仅持续5年(后续追踪12年),妇女健康研究历时10年,益处仅在18年随访后显现。因此需要足够长的随访期才能验证效果。
2012年《柳叶刀》荟萃分析估算:若仅限纳入研究的受试者,结直肠癌年发病率每千人降低3.13例。确实伴随死亡率下降,但数据不足难以计算绝对风险降低值;对于超过5年的试验,比值比为0.63。
我知道各位更关注绝对风险降低值。另一项针对五项阿司匹林试验20年死亡率的研究发现,20年死亡率绝对风险降低1.76%。
综上,我们能明确断言阿司匹林有效:它确实预防结肠息肉和腺瘤形成。从生物学和统计学角度,这似乎转化为更少的结直肠癌病例及更低死亡率。但阿司匹林即使中等剂量也存在重大缺陷: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用于癌症预防的最大局限在于时间滞后性。你可能需要连续服用至少10年(甚至更久)才能获得虽真实但微弱的益处。这意味着获益远在将来,而出血风险从首日即开始累积。你必须忍受十年瘀伤、鼻衄、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才能换取癌症风险降低——这对大多数人而言要求过高。
因为我们完全能用你选择的筛查方式检测结直肠癌,还能在癌变前发现并切除息肉。一项成本效益分析显示:相比每10年一次的结肠镜检查,阿司匹林预防策略以更高成本挽救更少生命。若你支持阿司匹林,这绝非想听到的答案。
阿司匹林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初闻其抗癌能力时,它听起来像伪科学!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基于数量惊人的随机对照试验,益处虽小却可量化。其缺陷正是出血风险。何其讽刺。
注: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陈述实际上并不具有讽刺意味。
本文作者为Medscape的克里斯托弗·拉博斯医学博士。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