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科技或助老年人保持思维敏锐 新研究揭示设备使用与认知关联Everyday tech may keep older minds sharp as research ties device use to cognition - Local News Matters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localnewsmatters.org美国 - 英语2025-09-05 03:33:51 - 阅读时长2分钟 - 996字
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先驱一代中,使用日常数字技术与认知能力退化风险降低相关。57项涵盖41.1万老年人的研究显示89%的案例呈现科技使用的保护性认知效应。专家指出持续应对技术挑战可能通过促进社交、补偿记忆功能等方式延缓认知衰退,但需警惕网络诈骗等风险。
老年人日常科技认知障碍痴呆症认知训练脑健康运动合理饮食技术风险认知活力
日常科技或助老年人保持思维敏锐 新研究揭示设备使用与认知关联

科技启蒙始于打字课

67岁的温达·伍兹(Wanda Woods)报名参加打字课程时,父亲建议的"掌握打字将获得工作机会"让她受用终身。高中时期就在环保署担任课后打字员的经历,让她首次接触到"既大又笨重,用磁卡存储信息"的文字处理器。如今作为美国退休协会支持的"银发星球"丹佛分校讲师,她仍保持着对科技的热情:"这些设备让我始终与时俱进。"

贝勒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斯卡林(Michael Scullin)团队研究发现,数字时代首代老年人中,使用日常数字技术与认知障碍和痴呆症风险降低相关。这项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荟萃分析整合了57项研究,覆盖41.1万50岁以上群体(平均年龄69岁),89%的研究显示科技使用者在认知测试中表现更优。

认知保护机制初探

研究者指出,持续应对技术挑战可能产生类似认知训练的效果。斯卡林解释:"不放弃技术,突破挫败的过程,正是研究证实的认知有益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带来的社交连接、智能提醒补偿记忆功能等衍生效应,可能进一步延缓认知衰退。

杜克大学神经认知障碍项目主任穆拉利·多莱斯瓦米(Murali Doraiswamy)认为该发现"刷新了技术必然有害的认知框架"。不过他强调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究竟是科技提升认知,还是认知障碍者更少使用科技?即便控制健康、教育等因素后,数字技术使用者认知能力仍显著更高。

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技术存在诈骗、虚假信息等风险,联邦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老年人受骗损失金额远超其他群体。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沃尔特·布特(Walter Boot)指出,过度沉迷(如每日10小时追剧)可能削弱社交互动。他强调技术不能替代运动、合理饮食等脑健康基础。

有趣的是,研究显示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老年痴呆比例下降,除吸烟减少、教育提升等传统因素外,技术接触可能成为新变量。随着AI等新技术涌现,这种保护效应是否延续仍待观察。斯卡林预测:"每个新技术出现时都伴随恐慌,但最终往往显现其益处。"

见证技术变迁的伍兹女士,正用AI聊天机器人规划家庭旅行。她的人生轨迹从纸质支票到智能手表,印证着持续学习带来的认知活力。正如其经历所示,适应技术变革的过程本身,或许就是最好的认知训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