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死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比车祸受害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脏异常,如心脏肥大、瓣膜病和冠心病。
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劳拉·罗斯医学博士、哲学博士介绍,与因车祸死亡的同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一般人群相比,SLE患者出现此类异常的几率最高可增加16倍。
她在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上报告称,SLE几乎影响了心脏的每一个解剖特征:小血管、心包、心肌、瓣膜甚至单个细胞。这种详细程度是活体患者通过活检或影像扫描永远无法获得的。
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先前研究中观察到的SLE心血管死亡率升高。尸检报告显示,这些异常的存在使心血管死亡(即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了高达6倍。
这项新研究紧随墨尔本研究小组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尸检结果的类似分析。心肌病也是该疾病的标志性特征,研究表明纤维化、小血管病变和心壁炎症的发生率异常高。
罗斯解释说,这两项研究都依赖于提交给澳大利亚国家验尸信息系统("一个用于法医调查的死亡在线数据库")的法医报告。研究人员在该系统中搜索了死因为SLE或狼疮(包括相关ICD代码)的死亡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识别出的123个病例,均按性别和年龄(±5年)与因车祸死亡的个体报告相匹配。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3-54岁,85%为女性。
这些特定心血管病理的比值比(OR)如下:
- 心脏肥大:OR 6.2(95% CI 3.2-12.1)
- 心包异常:OR 10.9(95% CI 4.6-25.6)
- 心肌细胞肥大:OR 10.4(95% CI 3.5-30.8)
- 心肌纤维化:OR 4.3(95% CI 2.4-7.7)
- 中重度冠心病:OR 2.8(95% CI 1.5-5.2)
- 冠状小血管病变:OR 9.6(95% CI 2.2-42.4)
- 心肌梗死史:OR 5.5(95% CI 1.8-16.7)
- 心肌炎症:OR 15.9(95% CI 3.7-69.5)
从绝对值来看,SLE病例中异常的发生率从主动脉瓣病变的14%到心肌纤维化的58%不等;而车祸受害者的相应发生率则从2%到28%不等。
约80%的SLE病例涉及猝死,其中47%被明确列为心脏性猝死。其余几乎所有病例都死于缺血性疾病或心力衰竭。
大多数特定异常与这些类型死亡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例如,心脏肥大使心血管死亡的可能性增加了3.6倍(比值比),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增加了3.4倍(比值比)(两者P<0.05)。
唯一与心血管死亡率无显著关联的特定异常是心肌炎症。此外,心肌纤维化和瓣膜病变会增加总体心血管死亡风险,但不会增加心脏性猝死风险。
尽管这些发现可能不会直接影响患者护理,但它们确实突显了SLE患者可能带入50多岁的严重病理变化,其严重程度直到现在才如此明显。罗斯反问道,是否需要"多模态评估"(大概不包括开胸检查)来真实了解单个狼疮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罗斯指出了分析的若干局限性。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尸检程序和报告并未标准化,且尸检原因未知,尽管显然大多数涉及猝死。罗斯的研究小组也无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来确认研究结果。
研究报告未提及具体资助。
罗斯声明她没有相关财务利益。
其他作者报告了与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辉瑞、葛兰素史克、默克和阿斯利康的关系。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