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大学学院医院(UCLH)和伯明翰大学联合开展的国际临床研究证实,新型两阶段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前列腺癌诊断,较传统三阶段扫描节省50%时间与95%成本,且诊断准确率保持同等水平。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由约翰·布莱克慈善基金会和英国前列腺癌基金会资助,通过全球12国22家医疗机构对555名59-70岁患者开展对照试验。
研究团队对每位患者同步实施两阶段(无造影剂)和三阶段(含造影剂注射)MRI扫描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在临床显著性癌(Gleason分级2组及以上)检出率完全一致,均为29%。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维鲁·卡西维斯瓦纳坦(Veeru Kasivisvanathan)指出:"全球每年约需400万例MRI扫描诊断前列腺癌,该技术可使扫描时间减半、成本降低95%,将显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伦敦大学学院弗朗西斯科·吉甘蒂(Francesco Giganti)副教授强调,传统三阶段扫描需注射造影剂,该环节不仅增加7-10分钟操作时间,还需专业医师在场并存在极少数过敏风险。新型技术移除造影剂环节后,单次扫描成本从2733英镑降至145英镑,且在同等设备和人员条件下可服务更多患者。
英国前列腺癌基金会研发总监马修·霍布斯(Matthew Hobbs)表示,即将启动的Transform大型筛查试验将整合该成果,预计2025年底展开的万人规模研究将奠定国家筛查计划基础。但牛津大学弗雷迪·哈姆迪(Freddie Hamdy)教授和布里斯托大学珍妮·多诺万(Jenny Donovan)教授提出警示:当前"临床显著性癌"的判定标准可能存在过度诊断风险,且基层医疗机构可能因技术不足要求重复扫描从而抵消成本优势。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本·兰布(Ben Lamb)顾问医师建议,在推广全国筛查前需审慎评估资源分配问题。新型两阶段扫描技术通过解剖成像(显示前列腺分区形态异常)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测水分子运动受限)双重验证,癌变区域在影像中呈现特征性暗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已着手准备更新临床指南,预计将在完整证据链建立后调整诊疗规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