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一种与压力相关的脑化学物质SGK1水平升高,可能是童年创伤与成年后抑郁症或自杀念头之间的缺失环节。一种名为SGK1的脑化学物质可能解释童年创伤为何增加抑郁风险。阻断它可能带来更有效的抗抑郁药。
哥伦比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已确认一种脑化学物质,它可能解释为何童年经历创伤或逆境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和自杀念头。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称为SGK1的压力相关化学物质水平升高,会加剧这些心理健康风险。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抗抑郁药开辟了道路,该药物可靶向抑制SGK1,有望为童年遭受虐待或忽视的个体提供潜在缓解。研究表明,约60%的美国成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和近三分之二的自杀未遂者报告曾经历某种形式的童年逆境或创伤。
“目前的抗抑郁药对有童年逆境史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而这类人群占抑郁症成人患者的很大比例,”哥伦比亚大学瓦杰洛斯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精神病学系临床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该研究负责人克里斯托夫·阿纳克表示,“本研究令人振奋之处在于,它为快速开发新疗法提供了前景——SGK1抑制剂已在其他疾病中研发,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识别最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工具。”
童年逆境引发的抑郁症具有独特性
从家庭功能失调到身体虐待,童年经历的艰难困苦是成年后抑郁症最强的预测因素之一。
尽管SSRI类抗抑郁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且对许多人有效,但它们在治疗有早期创伤史的患者时常效果不佳。阿纳克指出:“这表明导致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的生物学过程,可能与童年压力较小的人群不同。”
在经历压力的动物实验中,抑制SGK1可能通过增加大脑海马体中新神经元(粉色)的数量,预防抑郁和自杀行为。
约十年前,在调查这一差异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时,阿纳克及其同事发现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血液中SGK1水平升高。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自杀身亡的成年人脑内该化学物质水平较高,而经历过童年创伤的自杀者水平最高(比其他自杀身亡患者高出近一倍)。他们还发现,携带增加脑内SGK1水平基因变体的童年逆境暴露儿童,更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发展为抑郁症,这表明该化学物质是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催化剂。
新型抗抑郁药的可能?
阿纳克表示,基于小鼠研究结果,抑制SGK1的药物可能有潜力预防或治疗童年创伤暴露人群的抑郁症。在这些实验中,将SGK1抑制剂注入经历慢性压力的小鼠血液后,成功阻止了抑郁行为的发展。
SGK1抑制剂目前正在用于心房颤动等疾病的临床测试,阿纳克团队现正计划启动针对有抑郁症和童年逆境史人群的SGK1抑制剂测试。研究还表明,有抑郁症和早期生活创伤的个体可接受基因筛查,以确定其是否最可能从SGK1抗抑郁药中获益。
“迫切需要识别和治疗童年逆境暴露后抑郁症和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而SGK1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前景方向,”阿纳克说。
参考文献:“海马体SGK1促进抑郁脆弱性:早期生活逆境、压力和遗传风险的作用”,作者:阿米拉·米利特、米尔滕娜·T·范·迪克、伊琳娜·波赫维斯涅瓦、李一飞、罗里·汤普森、萨钦·帕特尔、罗斯玛丽·C·巴戈特、阿诺科·纳拉伊-费耶斯-托特、格扎·费耶斯-托特、帕特里夏·佩卢福·西尔维拉、古斯塔沃·图雷茨基、胡安·巴勃罗·洛佩兹和克里斯托夫·阿纳克,2025年9月31日,《分子精神病学》。
该研究由脑与行为研究基金会的NARSAD青年研究者奖和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资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