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历史中,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已经塑造了文明,引发了大流行,并改变了经济的发展轨迹。14世纪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起源于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细菌。埃博拉、艾滋病和导致COVID-19的SARS-CoV-2都起源于动物。随着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通过工厂化养殖变得越来越工业化,人畜共患病溢出的风险也在增加。
一些疾病通过直接接触动物传播,例如狂犬病通过咬伤或结核病通过受感染的牛传播。其他疾病则通过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受污染的乳制品或销售活体动物的湿市场传播。媒介传播的疾病,如蚊子和蜱虫作为中间宿主,将病原体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工厂化农场与不断增长的人畜共患大流行威胁
工业农业的强化放大了这些风险。工厂化农场的拥挤高密度条件为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狭小空间内饲养的动物经历了高水平的压力,这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并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当病原体在这种环境中出现时,它可以迅速变异并以惊人的效率传播。
这种情况在流感病毒中尤为令人担忧,流感病毒经常起源于鸟类和猪,然后再适应人类。禽流感已经在绵羊中被检测到,引起了对病毒跨越物种界限能力的担忧。这一发现突显了人畜共患病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在跨物种传播和健康威胁快速进化方面。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兼作家菲利普·林伯里认为这种危险非常严重:“工厂化农场是未来大流行的定时炸弹,”他说。“数百种冠状病毒正在流通,其中大多数在包括猪、骆驼、蝙蝠和猫在内的动物中。有时这些病毒会跳跃到人类身上。”
抗生素在工业养殖中广泛用于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使问题更加复杂。过度使用已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或农场环境径流传播给人类。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警告说,抗生素耐药性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使常见感染无法治疗。COVID-19是一个警钟,但它并不是第一次由人畜共患病病毒对全球健康造成破坏。艾滋病毒/艾滋病疫情起源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自20世纪以来已导致超过4000万人死亡。
2009年的H1N1猪流感大流行与养猪业有关,在几个月内就蔓延全球。禽流感毒株继续构成重大威胁,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导致零星的人类感染,死亡率超过50%。
重新构想蛋白质:能够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的创新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全球对动物蛋白的需求仍在激增。目前人类每年消耗3.5亿公吨肉类,几乎相当于“一千座帝国大厦的重量”,学者和作家蒂姆·舍青格说。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肉类产量将增加70%以上。这一趋势不仅对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和水污染构成挑战,还增加了未来大流行的可能性。
然而,新兴的食品技术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精准发酵和培养肉正在探索作为减少对传统牲畜依赖的方法。精准发酵用于生产无需奶牛的乳制品相同蛋白质,利用工程微生物创造诸如乳清和酪蛋白等化合物。
培养奶,与牛奶生物上相同但生长在生物反应器而不是奶牛体内,预计很快就会进入市场。培养肉是从动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生长,提供真正的肉而无需屠宰场或拥挤的工厂化农场。
这些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全球蛋白质生产,显著降低人畜共患病溢出的风险。由于它们绕过了活体动物,消除了与集中饲养操作、抗生素耐药性和跨物种病毒突变相关的风险。研究表明,精准发酵和培养乳制品可以比传统乳制品减少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
杰夫·特里皮西安在肉类行业工作了40年,最近转而领导一家位于荷兰的培养肉公司。他在《未来食品访谈》播客中表示,“培养肉是摆在桌面上的唯一解决方案。”关于禽流感,他接着说,“家畜疾病可能会消灭大片畜群。我们在美国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产蛋鸡上。8%的供应已经被扑杀。”
替代蛋白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监管障碍、生产规模问题和消费者接受度障碍。各国政府仍在确定如何对这些产品进行分类和批准销售,新加坡在培养肉的监管批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以色列和英国的监管机构紧随其后,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需几年时间。价格也是一个问题。尽管成本正在下降,但培养肉仍然比传统肉贵得多。然而,随着生产的扩大,价格预计将下降。
转折点:通过食品系统改革减少大流行风险
摆脱工业化动物养殖需要时间,但变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如果世界继续沿着当前的道路前进,未来大流行的风险只会增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包括政府政策支持替代蛋白质、投资食品技术以及提高公众对工厂化养殖健康影响的认识。
流行病学、病毒学和食品创新领域的专家继续研究食品生产和疾病风险之间的交叉点。迈克尔·格雷戈医生是《禽流感:我们自己孵化的病毒》一书的作者,长期以来一直警告工厂化养殖的大流行潜力。罗布·华莱士是一位进化生物学家,也是《大农场制造大流感》一书的作者,他研究了工业农业如何推动病毒的进化。
报道食品、健康和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记者需要密切关注食品生产如何影响疾病风险。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但减少对工业化养殖动物的依赖可以显著降低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