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为探寻红肉摄入与痴呆风险的关系,对13万多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调查。最终结果显示,长期大量食用红肉,特别是加工红肉,与更高的痴呆症发病风险显著关联。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每周食用约两份加工红肉的人群,其痴呆症风险比每月食用少于三份的人高出14%。并且,这种关联性在加工红肉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未加工红肉的影响相对没那么突出。
不过,该研究虽样本量庞大、时间跨度长,却不能直接证明红肉摄入和痴呆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毕竟,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痴呆症的风险,像睡眠质量、酒精摄入、基因变异等等,而这项研究并未涵盖所有这些因素。但即便如此,如此大规模的研究还是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
研究人员还指出,除红肉本身影响外,还有很多潜在因素可能影响痴呆症发生风险,比如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身体各项机能,大脑也不例外;还有酒精摄入,经常过量饮酒也可能损伤大脑。
想降低痴呆风险?调整饮食结构试试看!
研究不仅发现了红肉与痴呆风险的关联,还进一步探讨了替代食品对认知健康的益处。令人惊喜的是,用坚果、豆腐或豆类代替红肉,能将痴呆症风险降低19%,并有助于减缓认知老化速度。
这些替代食品为何有如此大作用呢?原来,它们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和其他有益成分。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健康有益;豆腐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物质;豆类是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这些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更均衡的营养供给,同时减少有害物质摄入。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一直关注红肉及加工肉类的安全性问题,建议公众适当减少红肉摄入量,控制在每日70克以内,以降低相关疾病风险。研究人员更是呼吁将减少红肉摄入纳入膳食指南,这可是促进认知健康的重要举措,大家不妨行动起来,采用更科学合理的饮食模式。
认知健康与日常饮食管理,这些知识你得知道!
很多人或许不清楚,痴呆症是一组以认知功能逐渐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但并非所有类型的痴呆都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现象。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痴呆症至关重要。除减少红肉摄入外,保持均衡饮食,各类蔬菜水果、全谷物都要摄入;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获充足氧气;充足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量饮酒减少对大脑的刺激。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加工红肉的概念。加工红肉指经过腌制、烟熏、发酵等处理的肉类制品,像常见的香肠、培根等都属此类。这类食品通常盐分和防腐剂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如坚果、豆腐和豆类,不仅能提供优质蛋白质满足身体需求,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如同大脑的“守护者”,有助于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延缓衰老进程。
公众应提高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学会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调整个人饮食习惯,选择更利于身体和认知健康的食材,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慢性疾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