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东部2021-2023年脑出血研究报告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n easternmost Finland 2021–2023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explorationpub.com芬兰 - 英语2025-08-05 14:52:47 - 阅读时长5分钟 - 2441字
本研究分析了芬兰东部北卡累利阿中央医院收治的56例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临床数据,发现短期功能预后良好,年发病率12.3/10万,糖尿病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替代华法林及老年人健康状况改善可能是预后提升的重要因素。研究涵盖患者特征、发病率、死亡率、癫痫风险及治疗策略,揭示了脑出血临床管理的新趋势。
脑出血脑血管疾病预后生存率功能独立糖尿病发病率抗凝药物癫痫芬兰东部
芬兰东部2021-2023年脑出血研究报告

摘要

研究目的:报告芬兰北卡累利阿中央医院(PSC)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研究方法:通过前瞻性脑卒中数据库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8日收治的ICH患者资料,并于2024年5月27-6月5日回顾性更新出院后随访数据。

研究结果:研究期间共确诊56例ICH患者,其中三分之二为男性。2021-202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2.3/10万,19-49岁人群发病率为1.8/10万。卒中后3个月,50%患者实现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0-2分)。院内死亡率为5%,平均随访1.72年期间20%患者死亡。多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风险比3.50,95%CI 1.02-11.95),年龄与3个月功能预后相关(比值比1.060,95%CI 1.015-1.107)。随访期间(平均1.84年)3例(6%)患者出现新发癫痫。

研究结论:PSC级医院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替代华法林及老年人健康状况改善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脑出血预后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预后,生存率,脑出血

引言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致死率最高、致残率最严重的脑卒中类型。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14%,其中脑实质出血的院内死亡率高达31%。全球ICH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高收入西方国家(包括芬兰)发病率最低,且自1980年代以来病死率持续下降。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相比,改善ICH预后的救治措施有限。除血压管理、体温控制和血糖调节等基础治疗外,抗凝逆转治疗及神经外科血肿清除术也是重要手段。随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从华法林(VKA)转向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人群ICH发病率可能下降。

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芬兰东部地区IC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旨在评估该地区脑出血的疾病负担及功能障碍情况。

材料与方法

北卡累利阿中央医院(NKCH)所有神经科医生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均纳入院内脑卒中质量监测数据库。数据库自2021年1月1日启用,至2023年8月因技术原因暂停前瞻性记录。神经科医生在患者出院时录入预设的基本人口学和临床数据。本研究使用该数据,并通过电子健康和社会护理记录系统补充2024年5月27-6月5日的结局数据。

NKCH是北卡累利阿(人口约13.6万,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唯一的急症护理医院和初级卒中中心。该地区西北部患者通常先转诊至库奥皮奥大学医院(KUH),初始治疗后返回NKCH。

采用Shapiro-Wilk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估连续变量分布,结果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l-Wallis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特征。采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Cox回归分析变量与结局的相关性。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29.0进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特征

共确诊56例ICH患者,其中男性37例(66.1%)。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性(77.0±15.2 vs 69.8±11.2,p=0.0299),且更常见脑叶出血(75% vs 25%,p=0.002)。仅2例(3.6%)患者年龄<50岁(均为男性)。16例(28.6%)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其中5例(31.3%)使用华法林,其余使用DOAC。

功能预后

14%患者在ICH前已存在功能依赖,68%患者此前健康(改良Rankin量表0分)。院内死亡率为5%,出院时仅20%患者功能独立,但3个月时该比例升至50%。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3个月功能预后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华法林相关ICH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率为40%,DOAC相关者为60%(p=0.61)。3例接受神经外科血肿清除术患者中2例功能独立(mRS 2分),1例功能依赖(mRS 4分)。

死亡率

平均随访1.72年期间,20%患者死亡(11/56),其中10例(91%)死亡发生在ICH后4个月内。9例死亡直接归因于ICH(部分合并感染),1例死于癌症,1例原因不明。单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和年龄与死亡率相关,但多变量分析仅糖尿病具有统计学意义(HR 3.50,95%CI 1.02-11.95)。

癫痫风险

排除5例死亡和1例失访患者后,3/50(6%)患者在随访期间(平均1.84年)出现新发癫痫。癫痫发作时间分别为ICH后0.24、0.26和0.80年。回归分析未发现显著预测因素。

发病率

2021-2022年共确诊41例新发ICH,总人群年发病率为12.3/10万(>18岁人群15.1/10万,19-49岁1.8/10万)。气温因素未显著影响发病分布(4-9月 vs 10-3月,p=0.38)。

讨论

本研究显示芬兰东部ICH年发病率(12.3/10万)低于国际既往报告,且短期预后良好。3个月功能独立率达50%,显著高于既往研究报道的16.7-25%。这可能得益于以下因素:

  1. 抗凝药物转型:DOAC替代华法林显著降低ICH发病率和血肿扩大风险
  2. 综合救治方案:包括快速CT影像、血压控制(<180 mmHg)、体温和血糖管理
  3. 医疗质量提升:老年人基础健康状况改善(北卡累利阿75-80岁人群最大体能表现优于28年前队列)
  4. 医疗体系优化:建立PSC-CSC分级诊疗体系,确保重症患者及时转诊

糖尿病被确认为死亡风险独立预测因素(HR 3.50),这与既往芬兰研究一致但国际数据存在异质性,提示可能存在人群特异性影响因素。

本研究存在局限:

  • 非随机观察性设计存在潜在混杂
  • 部分患者初始转诊至KUH可能影响数据完整性
  • 缺乏原始影像资料分析
  • 未纳入基因和生物标志物数据

结论

芬兰东部ICH患者预后显著改善,反映综合治疗策略、DOAC应用和医疗体系优化的协同效应。未来研究需关注生物标志物识别和影像评估技术发展。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