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中风风险 部分患者或可停用抗凝血药物Ablation Reduces Stroke Risk For AFib And May Remove Need For Some Types Of Blood Thinners | AP New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apnews.com美国 - 英语2025-11-15 22:33:5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90字
国际OCEAN随机试验表明,成功实施心脏导管消融术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至极低水平,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与强效抗凝剂利伐沙班在中风防护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利伐沙班出血风险高出3.5倍,提示成功消融后中风风险较低的患者可能安全停用抗凝血药物;该研究纳入1284名平均66岁患者,随访三年发现三年期中风风险在利伐沙班组为0.8%、阿司匹林组为1.4%,且隐匿性中风(需脑部影像检测)风险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为中风风险中等的心房颤动患者停用血液稀释剂提供了关键临床依据,但高风险人群结论适用性有限。
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中风风险抗凝血药物停用OCEAN试验阿司匹林利伐沙班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
导管消融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中风风险 部分患者或可停用抗凝血药物

研究亮点:

  •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成功实施导管消融术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AFib,一种不规则心律)相关的中风风险。
  •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可能表明消融术后患者无需继续服用抗凝血药物。
  • 虽然导管消融术已知可减少心房颤动发作,但其是否同步降低相关中风风险此前并不明确。
  • 注:该试验今日同步发表于同行评审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完整论文。

解禁时间: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中部时间下午2:15/东部时间下午3:15

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2025年11月8日(NEWMEDIAWIRE)——美国心脏协会2025年科学会议今日公布的初步突破性科学报告指出,用于矫正不规则心律的微创心脏手术——导管消融术,可能将中风风险降低至部分患者可安全停用抗凝血药物的程度。该会议于11月7日至10日在新奥尔良举行,是全球心血管科学领域最新科研进展、研究及循证临床实践更新的重要交流平台。

在OCEAN随机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中风风险升高患者成功实施消融术后是否仍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多国多个医疗中心招募近1300名成人患者,对其消融术后三年进展进行跟踪。参与者包括无心律不齐复发迹象者及中高危中风风险人群(后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

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显示,心房颤动使中风风险激增五倍,并可导致血栓、心力衰竭及死亡。据该协会2025年心脏病与中风统计报告,美国约500万人罹患心房颤动,预计2030年将超1200万人。

该病症可通过导管消融术治疗——一种微创非手术手段,旨在消除心房颤动的电生理触发点并防止心律异常复发。当前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即使消融术成功,中高危患者仍需继续服用抗凝血药物以预防中风。

“我们已知心房颤动消融术有效,但不确定消除心律失常是否同步降低长期中风风险,”研究作者、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心脏病学主任阿图尔·维尔马医学博士表示,“许多成功接受消融术的患者会问‘能否停用抗凝血药物?’此前我们建议继续用药,因缺乏证据证明停药安全。因此,明确成功消融后能否停用抗凝血药物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为半数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每日处方75-160毫克阿司匹林(轻度抗血小板药物),另一半则每日处方15毫克口服利伐沙班(强效抗凝血药物)。

研究发现,消融术后为心房颤动患者处方利伐沙班抗凝血药物,在中风防护效果上与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出血风险更高。具体数据如下:

  • 三年期中风风险(含仅脑部影像可检测的隐匿性中风):利伐沙班组为0.8%,阿司匹林组为1.4%。
  • 年度中风风险:利伐沙班组0.3%,阿司匹林组0.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无论服用利伐沙班或阿司匹林,主要或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 但具有临床意义的非主要出血(需就医的严重出血):利伐沙班组5.5%,阿司匹林组1.6%,利伐沙班出血风险约为阿司匹林的3.5倍。

“本质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降低了心律失常复发率,并能同步降低这种常见心律疾病的中风风险,”维尔马表示,“鉴于利伐沙班显著增加的出血风险,我们得出结论:该抗凝剂在降低此类患者的低中风风险方面,相比阿司匹林并无优势。现在我们可以告知患者,即使中风风险中等,停用抗凝血药物可能是安全的。”

研究细节、背景与设计:

  • 研究纳入1284名成人,平均年龄66岁,男性占71%,平均距末次消融术16.4个月。
  • 参与者于2016年3月30日至2022年7月25日间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及中国多家医疗中心入组,随访期三年。
  • 研究人员采用CHA2DS2-VASc评分(基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既往中风或血管疾病等风险因素,结合年龄与性别,0-9分评估中风风险)。本研究入组平均评分为2.2,近32%参与者评分≥3(属高风险)。
  • 研究收集中风、系统性栓塞及出血事件数据,所有参与者在入组及三年后均接受脑部磁共振成像(MRI)。
  • 参与者在试验期间随机分配至两组:每日阿司匹林75-160毫克或利伐沙班15毫克。
  • 数据分析对比两组:利伐沙班(抗凝)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研究局限性:仅小部分参与者CHA2DS2-VASc评分≥4。因此,结论可能不适用于更高风险人群。

合著者、资金信息及披露详见摘要。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所发布研究的陈述与结论仅代表研究作者观点,不一定反映协会政策或立场。协会不对准确性或可靠性作任何陈述或保证。会议摘要未经同行评审,而是由独立评审小组筛选,基于其对会议讨论科学议题多样性的潜在贡献。研究结果在同行评审期刊发表完整论文前视为初步结论。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