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专家解释了长期服用扑热息痛、可待因或布洛芬等止痛药人群中出现的意外副作用。布里斯托尔大学神经科学学院高级讲师丹·鲍姆加特表示,医生经常观察到此类症状。
他指出,尽管人们使用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缓解疼痛,但若连续服用超过三个月,反而可能引发持续性头痛。丹表示:"医生常遇到一种具有明确模式的持续性头痛。患者报告称,反复头痛始于或恶化于规律服用止痛药三个月或更久之后。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患者,或背痛、关节痛等其他疼痛疾病患者身上。部分患者会服用多种药物,且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最终陷入看似无解的困扰循环。可能的诊断是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该病症影响约1%-2%的人口,且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4倍。"
他向《对话》杂志解释:"问题根源往往是止痛药本身。用于治疗外伤或术后中度疼痛的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清单漫长,包括便秘、嗜睡、恶心、幻觉——以及头痛。引发头痛的不仅是强效阿片类药物,常见止痛药如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也可能作祟。部分药物甚至将扑热息痛与阿片类成分结合,例如复方可待因。"
"扑热息痛的副作用谱比可待因等药物更简单。在推荐日剂量范围内(具体取决于年龄和体重)服用时,它通常是安全有效的止痛药,这也促成了其广泛使用和易获取性。然而,超量或过度频繁使用可能极其危险,会导致肝衰竭等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尽管副作用较少见,研究显示单独规律使用扑热息痛也可能在部分人中触发慢性头痛。除止痛药外,其他药物也可能引发问题。过度频繁使用曲坦类药物(用于终止偏头痛发作)同样会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丹表示,"过度使用"一词可能让人误以为患者超出了推荐日剂量,但许多情况下患者既未超量也非每日服用。对于扑热息痛或非甾体抗炎药,若每月用药15天或以上,就可能发展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阿片类药物引发头痛的频率要求更低——有时每月仅使用10天就会出现。
丹强调:"若需长期使用任何止痛药(即使是非处方药),务必咨询医生。并非所有人都会发展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风险因人而异,个体易感性起关键作用。"治疗需在指导下逐步停药,最终完全停用。他表示:"若每月头痛超过15天,务必就诊全科医生。沟通有助于识别潜在病因并解释这些常令人衰弱的症状模式。记录头痛日记(记载症状和日常细节)也能辅助诊断。"
"某些药物(尤其是止痛药)为何会加剧头痛尚未完全明确,但认识到这一已被充分证实的关联并寻求医疗建议至关重要。只有当部分患者彻底停用特定药物后,才会发现令人不适的真相:他们所依赖的药物恰恰加剧了疼痛。"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