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肠道信号可能比体重更深刻地影响饮食选择。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弗里林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团队通过追踪26名西南弗吉尼亚志愿者对新型风味饮料的反应,揭示了血糖控制指标与食物偏好的潜在关联。
关键机制发现
研究团队发现,空腹血糖和HbA1C(反映长期血糖水平的指标)与参与者的食物偏好变化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参与者尽管BMI范围覆盖广泛,但均未被诊断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
"我们想验证肥胖人群与血糖控制差异人群的肠道-大脑信号是否不同,"领导研究的Alexandra DiFeliceantonio解释道,"这将帮助我们制定针对性饮食干预策略。"
实验设计
研究引入了10种非常见风味(如针叶樱桃、 bilberry、墨西哥糙米饮料等),通过甜度匹配实验区分出卡路里组(含糖)和对照组(人工甜味剂)。参与者在家饮用特定饮料后,研究人员观察到:
- 约半数人逐渐偏好曾与卡路里配对的风味(即便去除糖分)
- 这种偏好源于肠道接收营养后向大脑传递的"摄入后信号"
- 但空腹血糖和HbA1C处于正常上限者反而更少选择营养配对风味
突破性结论
研究第一作者Mary Elizabeth Baugh指出:"令人惊讶的是,BMI、腰臀比等体态指标与反应完全无关。"该发现提示:
- 即使健康人群的血糖波动也可能无意识影响饮食选择
- 血糖控制能力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大脑信号传导,导致营养学习差异
- 高血糖正常值者可能已存在潜在的信号传导异常
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正在扩大受试者范围,纳入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和体重人群。DiFeliceantonio强调:"理解食物选择机制,将为肥胖治疗和预防提供新路径——无论是药物干预还是行为疗法。"
这项发表于《生理与行为》的研究(DOI:10.1016/j.physbeh.2025.115037)表明,关注血糖波动而非单纯体重指标,可能更有效指导健康饮食策略的制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