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规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不规律是咋回事?多囊卵巢综合征了解一下!

作者:范致远
2025-08-14 09:30:01阅读时长3分钟1289字
妇科内分泌科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规律激素六项PCOS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高雄激素排卵障碍代谢异常低GI饮食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短效避孕药促排卵药物孕激素撤退疗法

每个月“大姨妈”到访的日子,就像一场未知的冒险,有时候准时,有时候却调皮地迟到或早退。其实,月经不规律是个很普遍的问题,据统计,约30%的育龄女性会经历周期紊乱。这时候,激素六项检查就像一位“福尔摩斯”,能帮我们找出背后的“真凶”。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月经不规律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那些事儿。

激素六项,为何是诊断月经不规律的关键?

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它们就像身体里的一群小管家,各自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就像是卵泡发育的“指挥官”,如果它们的比值>2.5且睾酮升高,那很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作祟。 月经紊乱的原因有很多,压力、肥胖、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节食等都可能是“帮凶”。但PCOS可是头号“嫌疑人”,约占月经紊乱病因的70%。通过激素检查,就能精准定位到底是哪个“小管家”出了问题。 检查激素六项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哦。最佳抽血时间是月经第2 - 4天,如果是在黄体期检查,一定要跟医生说明。检查前要避免经期药物的干扰,像避孕药就得提前停用1个月。而且,检查结果不能只看激素数值,还得结合症状和超声来综合判断,不然很容易误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究竟是何方“妖孽”?

PCOS的病理机制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雄激素合成增加,卵泡发育停滞,形成了“高雄激素 - 排卵障碍 - 代谢异常”的恶性循环。虽然约70%的患者存在卵巢多囊样改变,但也不能仅凭这一点就确诊,还得排除库欣综合征等其他病因。 PCOS有很多典型症状,从月经维度来看,周期>35天或者闭经>6个月;体征上,Ferriman - Gallwey评分≥8分(多毛)、痤疮、脱发等都是预警信号;代谢方面,BMI>24、空腹血糖受损(FPG 5.6 - 6.9 mmol/L)也需要引起重视。 诊断PCOS要遵循Rotterdam标准的“三选二”条件,也就是月经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样改变,同时还要排除肾上腺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

如何打败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小怪兽”?

治疗PCOS,生活方式干预要放在首位。饮食上,推荐低GI饮食,像燕麦、糙米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要<50%,还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目标是25g/日。运动方面,每周要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再加上每周2次的抗阻训练,像深蹲,争取减重5% - 10%。睡眠也很重要,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蓝光暴露,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周期,这样能调节瘦素分泌。 药物治疗也有要点。短效避孕药(如达英 - 35)需要连续服用3个月周期,期间要注意监测血压,如果血压>140/90 mmHg就得停药。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只适用于备孕女性,而且要在B超监测下使用,防止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长期健康管理也不能忽视。每6个月要检测激素六项、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因为无排卵持续>1年的话,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所以需要通过孕激素撤退疗法来维持周期。心理支持也很关键,每天花10分钟进行正念冥想可以缓解焦虑,必要时可以寻求认知行为疗法(CBT)。 PCOS虽然无法根治,但却是可以控制的。早期进行激素检查,能及时阻断病情的进展。大家一定要建立起“检查 - 治疗 - 监测”的闭环管理,通过科学的干预,保护生育能力、降低代谢风险、提升生活质量。不过要记住,所有的治疗都要在妇科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自行用药或相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