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0年8月4日的贝鲁特港口爆炸造成大规模破坏和心理创伤。本研究评估其对睡眠障碍和创伤的长期影响,重点分析距离爆炸地点的远近影响。
方法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ISI)、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患者健康问卷(PHQ-4),对爆炸发生时居住在黎巴嫩的248名成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
总体报告显示62.1%受访者存在失眠症状。距离爆炸点6公里内区域临床显著失眠发生率(28.8%)显著高于6公里外区域(16.8%,p=0.024)。直接暴露(受伤、财产损失)与失眠率升高相关(p=0.002)。逻辑回归显示近距离暴露(OR=2.17,p=0.025)和女性性别(OR=2.40,p=0.035)增加失眠可能性。近距离暴露还与酒精(p=0.017)和休闲药物使用(p=0.030)增加相关。
结论
研究证实贝鲁特爆炸对睡眠健康和物质使用的长期影响,强调在灾难心理干预中整合睡眠专项干预的重要性。这些发现表明失眠可能通过破坏记忆、情绪稳定和创伤处理过程,加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持续性。建议政策制定者优先将睡眠障碍干预纳入灾难响应体系,特别是在资源有限地区。
方法学细节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间收集数据。计算显示每组需103人,实际纳入248人。参与者分为两组:距爆炸点6公里内及更远区域。使用Shapiro-Wilk检验评估数据正态性,采用非参数检验处理非正态分布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爆炸距离与失眠等结局的关联,逻辑回归计算预测因素的比值比。
主要发现
- 6公里内区域临床失眠率28.8%,6公里外16.8%(χ²=5.13,p=0.024)
- 女性失眠率26.7%显著高于男性15.6%(χ²=4.02,p=0.045)
- 直接暴露(受伤、财产损失)与失眠显著相关(p=0.002)
- 爆炸距离与酒精使用增加相关(32.7% vs 21.7%,p=0.017)
讨论
研究显示爆炸导致的失眠具有持续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存在强相关(Spearman's rho=0.57,p<0.001)。女性失眠风险增加可能与家庭义务、性别角色压力有关。尽管PTSD症状随时间扩散,但失眠仍保持显著地理差异。神经生物学模型显示创伤引发的持续性过度觉醒导致失眠,与PTSD核心症状独立。建议将睡眠干预作为灾难心理服务核心,特别关注物质使用预防。
局限性
依赖自报数据可能存在文化敏感性偏差;社交媒体招募导致年轻、女性群体过度代表;未完全捕捉心理效应的长期轨迹。
结论
贝鲁特爆炸导致长期心理健康影响,其中失眠与近距离暴露显著相关。建议灾后早期筛查睡眠健康,政策制定者应优先整合长期心理支持,特别是睡眠障碍干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