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唑啉Fenoxazoline
编码XM7AV8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合成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 来源与性状
- 定义与化学特性:非诺唑啉(Fenoxazoline)是一种合成的拟交感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属于咪唑啉衍生物。其核心结构包含苯环与咪唑啉环。
- 历史:该化合物曾作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被研究,主要针对心血管效应(如升压作用)及局部血管收缩作用(如鼻充血缓解)。其研发活跃期集中于20世纪中后期,但未成为主流药物。
- 性状: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如乙醇),具体熔点、溶解度等物化数据需查阅原始合成文献。
- 管理级别
- 级别:U - 无合法临床应用药物
- 原因:非诺唑啉未在任何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如FDA、EMA、NMPA)获得上市批准,无合法注册的药品制剂在临床使用。其研究状态停留在临床前或早期临床研究阶段,未完成完整的药物开发流程。
- 临床价值
- 分类:U - 无合法临床应用药物
- 原因:基于现有公开的权威文献和药品监管数据库,非诺唑啉从未作为正式药品上市销售或用于常规临床治疗。它属于历史上被研究过但未被批准用于治疗任何疾病的化合物,因此不具备现行的临床治疗价值分类(F/A/P/R/H)。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无获批临床应用。
- 历史研究目的:早期研究主要探索其作为:
- 血管收缩剂:通过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₁-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研究目标包括治疗低血压或局部用于缓解鼻粘膜充血(类似萘甲唑啉、羟甲唑啉的作用)。
- 强心剂组分:作为α-受体激动剂,可能具有潜在的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但研究深度和广度远不及成熟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注:以上仅为历史研究目标,未转化为实际获批适应症。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由于非诺唑啉(Fenoxazoline)从未作为药品上市,其完整的人体安全性、副作用、禁忌症和风险谱系缺乏系统、权威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以下信息基于其药理作用机制(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和同类已上市药物(如羟甲唑啉、去甲肾上腺素)推测潜在风险,仅供学术参考,不代表实际应用情况。任何涉及该化合物的使用均属研究性质,必须在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环境下进行,并遵循伦理委员会和监管机构的规定。
- 潜在副作用 (推测)
- 心血管系统:
- 血压显著升高(高血压危象风险)。
- 反射性心动过缓。
- 心律失常(尤其在高剂量或敏感个体)。
- 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尤其静脉外渗时)。
- 中枢神经系统:
- 焦虑、不安、头痛、头晕、失眠。
- 震颤。
- 在易感人群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 局部应用(如鼻用):
- 局部刺激感、灼烧感、干燥、喷嚏。
- 反弹性充血(长期使用后)。
- 鼻粘膜萎缩(长期使用)。
- 其他:
- 尿潴留(α受体激动抑制膀胱通尿肌)。
- 瞳孔散大。
- 高血糖(抑制胰岛素释放)。
- 恶心、呕吐。
- 禁忌与风险 (推测)
- 绝对禁忌:
- 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的嗜铬细胞瘤。
- 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严重心动过缓。
- 闭角型青光眼(尤其局部应用可能通过鼻泪管吸收)。
- 对该药或同类药物过敏史。
- 相对禁忌/需高度谨慎: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糖尿病。
- 前列腺肥大伴尿潴留。
- 周围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老年患者(对升压作用更敏感,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安全性未知)。
- 儿童(安全性未知,对拟交感药更敏感)。
- 主要风险:
- 高血压危象:尤其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或其他拟交感药合用。
- 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缺血、梗死、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
- 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给药外渗或动脉内误注。
- 反弹性充血/药物性鼻炎:长期局部鼻用后。
重要声明
- 非诺唑啉(Fenoxazoline)不是获批药品,无合法临床应用。 本文中关于潜在副作用、禁忌和风险的描述是基于其药理机制和同类药物的推测性信息,缺乏该化合物本身系统的人体安全性数据支持。
- 严禁自行使用该化合物。 任何涉及该物质的研究或潜在(未批准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疗人员监督下,在符合伦理和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 医疗决策依据: 对于任何健康问题或疾病治疗,必须咨询合格的医生或药师,并严格使用经监管机构批准、具有充分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的药物。
参考文献
- 基础药理与化学(历史研究):
- Engelhardt, A. (1976).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pharmacology of fenoxazoline and other imidazoline derivatives. Arzneimittelforschung, 26(7a), 1410-1413. (早期动物研究,描述其α-激动活性及升压作用)
- Mutschler, E., & Lambrecht, G. (Eds.). (1986). α-Adrenoceptor Agonists: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In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Vol. 54/I). Springer. (提及咪唑啉类结构,包含非诺唑啉等研究化合物)
- 监管状态确认:
-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Drugs@FDA Database. (查询结果:无Fenoxazoline批准记录)
-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Human Medicines. (查询结果:无Fenoxazoline上市许可)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数据库. (查询结果:无芬诺唑啉/非诺唑啉批准文号)
- 同类药物副作用/禁忌参考 (用于机制性推测):
- Westfall, T. C., & Westfall, D. P. (2018). Adrenergic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In L. L. Brunton, B. A. Chabner, & B. C. Knollmann (Eds.),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th ed., pp. 191-223). McGraw-Hill. (权威药理学参考书,详述α-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效应及不良反应)
- Benowitz, N. L. (2021). Sympathomimetics. In R. A. McPherson & M. R. Pincus (Eds.), Henry'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 (24th ed., pp. 369-378). Elsevier. (讨论拟交感药的临床应用与风险)
- Lexicomp Online®, UpToDate®. (Drug Monographs for Oxymetazoline, Phenylephrine, Norepinephrine - 用于参考已上市α-激动剂的详细禁忌、警告、不良反应数据,作为机制推测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