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3D58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
  • 来源与性状
    羧苄青霉素为半合成青霉素衍生物,以钠盐形式存在,具有水溶性。其结构通过羧基取代基增强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敏感。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因属于常规抗生素,无精神或麻醉成分,且未被列入特殊管制药品目录。
  • 临床价值
    替代药(A),原因:因其抗菌谱较窄、耐药率高,现主要用于特定绿脓杆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的替代治疗,优先选择更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哌拉西林)。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1. 抗绿脓杆菌感染:治疗绿脓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腹腔感染。
  2. 儿童感染:用于绿脓杆菌脑膜炎、乳突炎等儿科感染。
  3. 协同作用:与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联用可增强对绿脓杆菌的杀菌效果。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 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
    • 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 偶见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功能障碍。
  • 禁忌与风险
    青霉素过敏者绝对禁用
    • 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因钠盐负荷可能加重水钠潴留);
    • 长期使用易诱导细菌耐药性,需监测药敏结果;
    • 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混合输注(理化配伍禁忌)。

重要提示

羧苄青霉素因耐药率高、需大剂量给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已逐渐被脲基青霉素(如哌拉西林)和碳青霉烯类取代。具体治疗方案应基于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严格遵循医师指导。

参考文献

(依据药理学文献及临床指南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