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肺癌发展到四期时,身体通常会出现三类典型表现。这些症状既能反映肿瘤在肺部的生长情况,也能提示转移扩散的范围和全身代谢的异常,对疾病管理很有参考意义。
原发灶引发的呼吸系统异常
持续性的刺激性干咳是肺部肿瘤压迫气道的典型症状,大概70%的患者会发现咳嗽规律变了——比如以前偶尔咳,现在频繁咳,或咳的声音更尖锐。如果肿瘤侵犯血管,还会咯血,血量从痰中带血丝到整口吐鲜血都有可能。要是肿瘤堵了主支气管超过2/3,约45%的患者就算安静躺着也会呼吸费劲,还常伴着胸闷,换姿势(比如从躺到坐)时更明显。胸痛发生率达60%,多是持续的钝痛,像有东西轻轻压着,深呼吸或咳嗽时会加重。
转移扩散的特征性表现
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典型症状是颅内压升高:晨起头痛得厉害,伴随喷射性呕吐(不是普通吐,是突然喷出来的),看东西模糊或重影,有的患者单侧胳膊腿没力气(比如拿不起杯子、走路瘸)。骨转移中,脊椎、骨盆这些中轴骨受累占70%,典型感觉是“夜里疼得更凶”“拎重物或站久了疼”,还有固定压痛点(比如腰上某点一按就疼);要是转移到脊椎,可能没受伤也骨折(病理性骨折)。肝转移会导致右上腹持续钝痛,约25%的患者会黄疸——皮肤、眼白变黄,尿色像浓茶一样深。
全身性代谢异常反应
体重下降很常见,发生率高达80%,通常6个月内体重掉超过原体重10%(比如原来60公斤,半年内降到54公斤以下)。乏力也很典型,不是普通的累,而是休息后还是浑身没劲儿,连简单动作都费劲。约35%的患者会有“癌性发热”,多是37.5-38.5℃的持续低烧,吃抗生素没用。到恶病质阶段,会明显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前臂肌力变弱(比如握东西没力气,肌力指数常低于5.5kg/m²)。
症状管理的规范化方案
首先要记“症状日志”:把咳嗽次数、咯血多少、伴随的胸痛/胸闷都写下来,看病时给医生看,能帮医生快速判断。如果突然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比如突然头痛、手脚无力、看东西重影),要在72小时内做头颅MRI检查。骨痛患者别提超过2公斤的重物,可做低强度活动(比如慢走、轻缓伸展)。营养要够:每天每公斤体重至少吃25千卡热量(50公斤的人每天1250千卡,约2碗米饭+1斤蔬菜+100克肉),蛋白质每公斤体重至少1.2克(50公斤的人每天60克,约1个鸡蛋+150克瘦肉+1杯牛奶)。呼吸不好可以练缩唇呼吸法:鼻子吸气2秒,嘴唇缩成吹口哨样呼气4秒,每天3次,每次10分钟。所有治疗都要经多学科医生(胸外科、肿瘤科等)评估,规范治疗后60%-70%的患者症状能缓解。
要提醒的是,症状出现不一定是病情恶化,一定要找专科医生系统检查。现在精准医疗发展快,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