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抑郁症在基因层面呈现独特特征
一项大型北欧研究发现,早发抑郁症具有独特的基因特征,且自杀未遂风险更高。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期刊发表的新研究表明,青年期抑郁症的遗传成分更强,并与更高的自杀未遂风险相关,相比晚年发病的抑郁症更具危害性。
“我们希望遗传信息能帮助医疗专业人员识别高自杀风险人群,使其获得更充分的支持和密切随访,”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高级研究员、该研究通讯作者之一卢毅表示。
抑郁症是一种可影响人生各阶段的常见精神疾病。新研究证实,25岁前发病的早发抑郁症,其遗传成分显著强于晚年发病者。
重大基因差异
本研究基于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爱沙尼亚超过15万名抑郁症患者及36万名对照者的医疗记录与基因数据,对比了25岁前首次发病(早发)与50岁后确诊(晚发)人群的基因特征及自杀未遂风险。
两组基因差异显著。研究人员发现12个与早发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区域,以及2个与晚发抑郁症相关的区域。高早发抑郁症遗传风险人群中,四分之一患者在确诊十年内出现自杀未遂行为,约为低风险人群的两倍。
“我们证实早发抑郁症的遗传成因与老年患者存在部分差异,且自杀未遂风险升高,”卢毅指出,“这是精神科迈向精准医疗的重要一步,治疗和预防措施将实现个体化定制。”
医疗体系中的自杀预防
研究团队计划深入探究基因差异如何影响大脑发育、压力反应及生活经历,并验证基因风险谱在医疗体系自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Shorter JR, Pasman JA, Kurvits S 等.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早发与晚发抑郁症的独特遗传结构. Nat Genet. 2025.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