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证实,经常参与音乐活动的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降低。该研究发表于《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数据显示持续聆听音乐可使风险降低39%,定期演奏乐器则降低35%。这些发现表明音乐相关活动可能是支持晚年认知健康的可行方式。
研究人员开展此项研究旨在应对全球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随着预期寿命延长,认知衰退等年龄相关疾病日益普遍。鉴于目前尚无痴呆症治愈方法,识别可能预防或延缓发病的生活方式因素已成为科研重点。
既往研究虽提示音乐可能带来认知益处,但存在诸多局限:样本规模小、受试者已存在认知问题或易受选择偏倚影响。本研究通过采用大规模长期数据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对象为基线认知健康的老年人,并特别考察教育水平对音乐活动与认知结果关联的影响。
研究利用澳大利亚"老年人事件减少阿司匹林研究"(ASPREE)及其子项目数据,最终纳入10893名70岁以上、入组时无痴呆诊断的社区居住老年人。参与者中位随访4.7年,部分观察期更长。约三年后,参与者报告音乐活动频率(从"从不"到"总是"),研究人员通过年度评估追踪其认知健康状况。痴呆诊断由专家小组依据严格标准确认,同时识别轻度认知障碍(CIND)这一较轻认知衰退形式。
研究显示音乐活动与痴呆风险降低存在强关联。"总是"聆听音乐者相比"从不/很少/有时"者痴呆风险降低39%,CIND风险降低17%。"经常/总是"演奏乐器者痴呆风险降低35%,但对CIND无显著影响。同时参与两项活动者痴呆风险降低33%,CIND风险降低22%。
除痴呆风险外,研究还分析特定认知测试表现变化。持续聆听音乐者在整体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测试中得分更高,但演奏乐器未见显著改善。两类音乐活动均未影响参与者自述的生活质量或心理健康。
研究团队发现教育水平可能调节该关联。聆听音乐的保护效应在16年以上教育者中最为显著(风险降低63%),但在12-15年教育群体中未观察到显著保护作用,此意外结果需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存在重要局限:作为观察性研究仅能确认关联而非因果关系,可能存在反向因果(认知健康者更倾向参与音乐活动)。参与者总体健康水平高于普通老年人群,可能限制结论普适性。此外,音乐活动数据依赖自述报告,且未收集音乐类型、单次时长等细节,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关联机制的理解。
未来研究可探索长期效果及音乐活动的具体有效成分,并通过更广泛人群验证结论。最终需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主动鼓励音乐活动能否直接改善认知功能并延缓痴呆发病。
该研究《音乐休闲活动与痴呆风险的关联:一项队列研究》由艾玛·贾法、吴子慕、爱丽丝·欧文、昂·阿兹·曹·漂、罗宾·L·伍兹、苏珊·G·奥查德、特雷弗·T-J·钟、拉吉·C·沙阿、安妮·默里及乔安妮·瑞安共同完成。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