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中占据中心舞台APAC takes centre-stage in AI-driven drug discovery

环球医讯 / AI与医疗健康来源:www.biospectrumasia.com新加坡 - 英文2025-08-26 09:07:4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16字
本文详细分析了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驱动药物研发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涵盖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合作,通过700余家企业的AI应用案例揭示癌症治疗与神经疾病研发的突破进展,同时探讨量子计算与AI融合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指出监管与数据隐私挑战并提出行业对缩短7-9年传统研发周期至3-5年的预期。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癌症治疗免疫学量子计算特发性肺纤维化AI蛋白结构预测临床开发周期健康药物创新
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中占据中心舞台

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中占据中心舞台

2025年2月1日 | 星期六 | 分析 | 作者:Ayesha Siddiqui

亚洲太平洋地区正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领域迅速崛起,强劲的研究生态系统与深入的产业协作成为核心推动力。大规模投资、尖端技术与战略联盟正在优化药物开发效率。2024年成为行业转折点——AlphaFold神经网络AI程序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标志着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价值得到最高学术认证。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十年AI应用可催生50种以上成功疗法,创造500亿美元市场。本文将深入解析区域发展现状。

药物研发通常耗资数十亿美元、耗时近十年。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间采用AI技术的企业药物研发成功率显著提升:75个AI研发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其中80-90%通过一期试验,远超行业平均的50-60%成功率。

重点领域与产业格局

癌症治疗(78%)、免疫学(21%)成为AI药物研发主战场。全球制药巨头加速布局,辉瑞、武田、阿斯利康分别完成8项AI技术合作。2024年礼来与诺华携手Isomorphic Labs,利用其AI平台开发小分子药物;罗氏与英伟达达成第八项AI合作,构建药物研发超级计算机。

区域发展全景

中国(53个候选药物)、韩国(72个候选药物,4个进入一期临床)、日本(12个候选药物)形成研发三角。新加坡通过EDDC国家药物研发中心与Partex、晶泰科技(XtalPi)建立AI药物开发联盟;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开发PSICHIC平台解析蛋白质-分子互作;韩国Syntekabio的DeepMatcher平台结合基因组大数据已推进多个肿瘤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突破性创新案例

  • 中国: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的AI药物INS018-055成为首个进入二期临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其PandaOmics引擎可处理百万级生物数据
  • 日本:富士通与理研所开发AI蛋白结构预测技术,生成3D电子密度图加速新药开发
  • 印度:Peptris公司宣称将临床前阶段从5年压缩至1.5年,成本降低至原价0.057%

技术融合新趋势

中国科学家构建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模型攻克药物反应能垒难题,建成首个量子药物研究所。英矽智能联合多伦多大学利用量子计算攻克KRAS蛋白靶点,该技术曾被视为不可成药靶点。日本烟草公司与D-Wave合作开发量子退火技术优化药物设计。

挑战与展望

尽管面临监管空白(如AI生成化合物的专利归属)、数据隐私争议,但标普全球预测AI可将临床开发周期从7-9年缩短至3-5年。2023年出现研发挫折:Exscientia的EXS-21546因治疗指数不足终止试验,BenevolentAI的BEN-2293在特应性皮炎二期试验中未超安慰剂,但行业仍保持积极态势。

目前亚太地区AI药物研发已形成完整生态:中国拥有超100家AI制药企业,获得12.6亿美元投资;新加坡政府投入25亿新元建设生物医药基础设施;韩国推出AI制药路线图规划至2028年。随着生成式AI、因果推理等新技术突破,该地区正重塑全球药物研发格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