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防范

20岁男子患“接吻病”,EB病毒究竟该如何防范?

作者:张熙
2025-08-20 10:05:01阅读时长2分钟947字
感染科EB病毒感染接吻病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免疫力预防措施病毒载量传播途径抗体检测长期管理健康管理EBV-VCAIgM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

近期,一名20岁男子恋爱后发烧、咽痛,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后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EB病毒感染”,也就是“接吻病”。医生金洁表示,超90%成年人体内携带EB病毒,多数曾隐性感染。这个病毒常见却易被忽视,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它。

EB病毒感染易误诊?教你识别早期症状

EB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和流感极为相似,有发热、咽痛、乏力等,这就让患者和医生很容易误判。而且它的典型症状,像反复发热5 - 7天,还有淋巴结肿大,也常被低估,耽误治疗。另外,多数成年人携带病毒却没症状,传播风险就容易被忽视。 要识别EB病毒感染,可对比它和流感的差异,EB感染常伴随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患者还可以记录发热周期及伴随症状。要是发热超过5天或者伴有淋巴结肿胀,就得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要求做EB病毒抗体检测,比如EBV - VCA IgM。记住,“持续性发热 + 淋巴结异常”是关键警示信号。

唾液传播风险大,如何防范EB病毒?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像接吻、共用餐具,母婴唾液接触也会传播,年轻人亲密接触多,感染风险就显著增加。而且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可能就开始排毒,在家庭或集体环境里容易造成群体传播。儿童、孕妇及免疫缺陷人群感染后,可能发展成重症,比如肝炎、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防EB病毒,要避免和感染者共用餐具,别口对口喂食婴幼儿。平时勤洗手,定期消毒手机、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咳嗽时遮挡口鼻。免疫力低下者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还可以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EB病毒潜伏又复发,怎么办?

年轻人初次感染EB病毒,免疫系统还没建立有效抗体,可能出现急性症状。之后病毒基因组会整合到B淋巴细胞中,长期潜伏,和人体共存。当压力大、疲劳、激素变化(像妊娠)或者化疗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就可能重新激活,引发咽炎、带状疱疹样皮疹或淋巴瘤等并发症。 要降低复发风险,得保持免疫力,比如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锌,规律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免疫力低下人群每6个月可以做一次EBV - DNA定量检测,监测病毒载量。要是复发频繁,用药请遵医嘱,可咨询医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免疫调节剂。

重新认识EB病毒,做好长期健康管理

即使没有症状,EB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播风险,要调整社交行为,比如别和婴幼儿亲密接触。目前EB病毒疫苗(如EBV - LMP疫苗)还在临床试验阶段,这是未来预防的方向。建议大家把EB病毒感染史纳入健康管理,记录既往感染情况,方便以后看病。 EB病毒威胁全年龄段,早期识别、科学预防和长期管理很重要,大家要关注自身症状,调整生活习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