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将心血管疾病(CVD)高危患者的血浆钾水平提升至高正常范围,可改善其临床预后。该研究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Rigshospitalet的研究人员完成,研究结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独家发布,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指出,低钾血症甚至低正常血钾水平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室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POTCAST试验旨在评估:将血钾水平提高至中高正常范围(4.5-5mmol/l),是否能改善已植入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高危患者临床结局,并分析该策略的获益与风险。
"观察性研究证据表明,低血浆钾水平与心律失常风险增加相关,而处于正常上限的钾水平具有保护作用。"第一作者、Rigshospitalet的医学博士兼心脏电生理专家Christian Jons解释道。
钾与心律失常风险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POTCAST)于2019年3月至2024年9月在丹麦三家医院开展。受试者均植入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且基线血钾<4.3mmol/l。1200名受试者按1:1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提高血钾治疗(4.5-5mmol/l),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
干预措施包括:补充钾剂和/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治疗,辅以饮食指导和标准护理。干预组患者获得富钾饮食指南,并接受氯化钾片剂、MRA拮抗剂或联合治疗以达到目标水平。MRA药物最大日剂量为螺内酯100mg/依普利酮50mg,氯化钾最大日剂量4.5g。必要时调整或停用噻嗪类及袢利尿剂。
每两周进行血检和血压监测,每半年随访评估。主要终点包括持续性室速(>125bpm持续>30秒)、ICD治疗、心律失常/心衰住院超过24小时或任何原因死亡。
心律失常负担降低
6个月后,干预组血钾从基线4.01mmol/l升至4.36mmol/l,对照组仅升至4.05mmol/l。249名受试者达到目标范围(4.5-5mmol/l)。干预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 vs 29.2%;风险比0.76;95%CI 0.61-0.95;p=0.015)。
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包括已达最大耐受剂量(146例)、拒绝加药(71例)及药物最大允许剂量限制(52例)。首席作者Henning Bundgaard教授指出:"血钾升高约0.3mmol/l的治疗使心律失常负担显著降低,且不增加高钾/低钾血症复合风险。"
安全性方面,两组因电解质紊乱住院率均为1%。干预组全因住院/死亡率为29.5% vs 对照组33.2%(风险比0.88)。
钾:廉价且易获取
Bundgaard教授强调:"既往心脏衰竭研究已证实MRA治疗改善心血管预后的效果,而我们的发现提示:提升血钾可能是MRA获益的主要机制之一。我们认为应将提高血钾作为防治心室心律失常的廉价有效策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