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反驳抗凝药增加跌倒后脑出血风险的传统观点Study refutes blood thinner brain bleed risk after falls in older adult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08-07 17:03:5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36字
本研究通过对2,686名跌倒相关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甚至在高INR水平下,并不会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研究挑战了传统认为需避免抗凝治疗的观念,强调规范抗凝管理的重要性。研究显示约11%患者出现脑出血,其中未使用抗凝药者出血率6%,使用华法林者仅7%,且INR低于治疗范围的患者出血风险最高(近20%)。该发现可能改变当前急诊处理指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住院。
抗凝药跌倒脑出血华法林INR水平抗凝治疗颅脑损伤急诊医疗出血风险临床决策
研究反驳抗凝药增加跌倒后脑出血风险的传统观点

研究揭示抗凝治疗新认知

美国约有7,000万婴儿潮世代人口,其中多数已超过65岁。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导致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使用增加。与此同时,老年人因跌倒导致头部受伤和脑出血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2021年跌倒导致了38,000例死亡和300万次急诊就诊,2020年非致命跌倒的医疗支出达到800亿美元。抗凝药物虽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创伤后的颅内出血。传统观点认为,超治疗范围的华法林活性会增加创伤后脑出血风险,现行指南建议对服用华法林患者在头部受伤后需特别监测和重复脑部扫描。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查尔斯·施密特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南佛罗里达州两个一级创伤中心开展为期研究,对2,686名因跌倒入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使用华法林且INR水平异常的患者与未使用抗凝药者在颅脑损伤后的出血风险差异。

发表于《美国急诊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即使在较高抗凝水平下,使用华法林并未显著增加钝性颅脑损伤后的脑出血风险。研究发现:

  • 总体约11%患者出现脑出血
  • 未使用抗凝药者出血率6%
  • 使用华法林者出血率7%
  • INR水平高于和低于3.0的患者出血率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INR低于治疗范围者出血率最高(近20%),而治疗范围内或轻度升高者出血率较低,INR超过5的患者未发生脑出血。研究通讯作者理查德·施博士指出:"数据显示超治疗范围的INR值对颅内出血风险的影响可能远低于传统认知。"

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和CT扫描,在受伤后14天内通过住院期间CT确认出血情况。研究团队还跟踪了脑出血类型、患者预后、住院时长和生存率等指标。

研究团队认为,这项发现对急诊医疗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丽莎·克莱顿博士指出:"更清晰的抗凝水平影响证据可帮助医疗机构制定更精准的随访指南。在佛罗里达州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该研究有助于急诊团队在避免过度干预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研究的主要发现:

  1. 抗凝治疗管理不当比药物本身更危险
  2. INR低于治疗范围的患者出血风险最高
  3. 高INR水平并非绝对禁忌症
  4. 临床决策应基于整体评估而非单一指标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