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吁建立更年期专项健康教育体系,守护中老年生殖健康!
近期,广东的王阿姨经历了一场健康危机。50岁的她在取环后,觉得“这个年纪不会怀孕”,就没采取避孕措施。前段时间,她因频繁出血去医院检查,本以为是月经紊乱,却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且自然流产,更糟糕的是,这次流产竟让她患上了罕见的绒毛膜癌。这一事件凸显了高龄女性对生育能力及避孕需求的误判,也反映出中老年生殖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高龄怀孕,健康风险知多少?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女性40岁以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大幅上升。比如妊娠高血压,在高龄孕妇中的发生率比年轻孕妇高出数倍;胎盘异常的情况也更为常见;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也显著增加。而胚胎发育异常概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是绒毛膜癌的潜在诱因之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胚胎出现缺陷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为绒毛膜癌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绒毛膜癌:了解它才能战胜它
绒毛膜癌是由滋养层细胞癌变形成的,它与葡萄胎、普通流产在病理上有明显差异。其典型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妊娠试验持续阳性等。和普通流产后的正常恢复过程相比,这些异常症状就是危险信号。普通流产后,女性身体会逐渐恢复正常,出血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但如果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就需要警惕绒毛膜癌的可能。目前,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治疗绒毛膜癌的主要方法,比如EMA-CO方案。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约为70%-90%。然而,如果延误诊断,癌细胞可能会转移至肺、脑等器官,导致死亡。
预防与应对:实操指南来了
对于绝经期女性,宫内节育器取出后应立即采用长效避孕药或皮下埋植剂等避孕措施。即使月经减少,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卵巢功能衰退并不意味着完全丧失排卵能力,仍有受孕可能。45岁以上的女性要建立定期妇科检查机制,包括激素水平检测、超声监测排卵等。如果发现异常妊娠,应立即终止并进行病理排查。中老年女性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生育史与避孕需求,医生在进行取环等操作时,也应履行高龄避孕风险告知义务,消除双方的认知盲区。 王阿姨的经历反映出中老年生殖健康知识存在很大缺口。在此呼吁建立覆盖更年期女性的专项健康教育体系。个人要摒弃“年龄免疫”的误区,医疗系统也要完善围绝经期避孕指导服务。只要大家重视早期症状识别与规范治疗,坚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就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