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期刊(BMJ)发布的突破性研究发现,在孕期及儿童出生后头两年限制糖分摄入,可使成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五分之一。该研究追踪了超过6.3万名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群,对比了母亲在孕期经历战时糖配给制与未经历配给制的群体差异。结果显示,母亲孕期糖分受限且幼儿期糖摄入量较低的人群,成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20%,中风风险下降31%,心脏病发作风险减少25%,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均降低约四分之一。
伦敦威灵顿医院顾问心脏病专家奥利弗·古特曼博士指出,糖分对心脏具有立竿见影的影响,人体甚至能直接感知。他表示:"一次性摄入大量糖分会在短期内升高血压并加快心率。例如,一顿高糖饮食会迫使身体更费力地调节血糖水平,导致心率暂时性加快,这正是部分人在食用高糖食物后感觉心悸的原因。"
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影响。古特曼博士警告称,数十年的高糖摄入会导致慢性炎症和血压持续居高不下,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他解释道:"高糖摄入,尤其是精制糖,长期可能推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水平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这种胆固醇失衡会引发动脉硬化,进而可能触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若您60岁且40年来饮食不健康,心脏病风险必然显著升高,"古特曼博士强调。体重增加与糖尿病会形成恶性循环,而过量糖分还会抬高甘油三酯——这种脂肪物质会收窄并硬化动脉血管。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即可保护心脏健康。古特曼博士建议将每日糖摄入量控制在30克以下,相当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指南规定的七块方糖。他表示:"若需增加食物甜味,可考虑用水果或蜂蜜替代。"运动同样至关重要,每周约150分钟的活动量有助于强化心脏功能,同时消耗多余糖分与脂肪。
针对心脏健康监测,古特曼博士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进行血压和胆固醇检查。有心脏病家族史、糖尿病患者或吸烟者应提高检测频率。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