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UNSW Sydney)国家药物与酒精研究中心(NDARC)的一项研究,过去十年中超过一半的成人浴缸或热水浴缸溺亡事件与物质使用有关。该研究首次在澳大利亚展开,并发表于《药物与酒精评论》(Drug and Alcohol Review)。
研究人员发现,镇静催眠药(即“安眠药”)和酒精是最常被检测到的物质。在195例溺亡案例中,尽管大多数被认为是意外事故,但超过三分之一的溺亡事件被判定为自杀。
“这些是悲惨的死亡事件,而物质使用在其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被正式认定为多数案例的促成因素。”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名誉教授谢恩·达克(Shane Darke)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四分之一的死者有药物滥用史。”
虽然醉酒已被广泛认为是海洋、河流和游泳池溺亡的风险因素,但作者指出,物质使用在浴缸相关死亡中的作用并未引起公众足够关注。
“事实上,至少5%的溺亡事件发生在浴缸或热水浴缸中,其中大多数涉及药物。”达克教授说,“如果我们要认真减少溺亡事件,开展针对浴缸和热水浴缸中药物使用潜在危险的公共安全宣传活动似乎是明智之举。”
研究发现了什么?
作为这项回顾性研究的一部分,达克教授及其同事审查了2015年至2024年间澳大利亚所有成人浴缸或热水浴缸溺亡事件。这些案例来自国家验尸信息系统的数据库(NCIS),该系统包含了澳大利亚各司法管辖区验尸法庭提供的法医调查记录。
在195例案例中,三分之二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5岁。28%的案例有药物滥用史,52%的案例有心理健康问题史。
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案例(55%)被认定为意外事故,但超过三分之一(37%)的溺亡事件被判定为故意行为,另有少数案例的意图无法确定。
在33名个体中,似乎在溺亡事件前发生了医疗紧急情况——最常见的疑似癫痫发作或心血管事件。此外,在24例案例中记录了急性伤害,其中大多数是由滑倒或跌倒引起的。
血液毒理学测试结果显示,85%的案例中检测到了药物,其中镇静催眠药(43%)和酒精(42%)是最常见的物质。在检测到酒精的案例中(单独或与其他物质同时存在),平均血液酒精浓度为0.176%,超过法定驾驶限制的三倍。
“在药物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环境中溺亡的风险需要被广泛认识。”作者总结道,“针对这些环境中物质使用潜在危险的公共宣传活动似乎是明智之举。”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