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尔良——根据一项观察性分析,慢性失眠患者使用褪黑激素与5年内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风险显著相关。该研究利用覆盖多国的电子健康记录,比较失眠患者使用与未使用褪黑激素的情况,发现以下风险差异:
- 新发心力衰竭诊断率:使用者4.6%对比未使用者2.7%(风险比1.89,95%置信区间1.78-2.00)
- 心力衰竭住院率:使用者19.0%对比未使用者6.6%(风险比3.44,95%置信区间3.32-3.56)
- 全因死亡率:使用者7.8%对比未使用者4.3%(风险比2.09,95%置信区间1.99-2.18)
这些发现与既往研究相矛盾——先前研究认为这种非处方补充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且系统性综述曾指出褪黑激素或可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案。
纽约市SUNY Downstate/Kings County初级医疗中心的埃肯迪利丘库·恩纳迪医学博士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主题海报会议上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开展随机临床试验直接验证褪黑激素长期心血管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他在AHA新闻稿中补充道:"褪黑激素补充剂普遍被视为安全'天然'的助眠选择,因此在平衡多种风险因素后仍观察到如此一致且显著的严重健康风险上升,令人震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褪黑激素作为助眠剂广受欢迎,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并未批准其用于失眠或其他任何适应症。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玛丽-皮埃尔·圣翁奇哲学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我惊讶于医生会为失眠患者处方褪黑激素并让其使用超过365天,因为在至少美国,它并未获批用于失眠治疗。"在英国等国家,褪黑激素仅可凭处方获取。
恩纳迪总结道:"褪黑激素补充剂可能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样无害。若本研究结果得到证实,或将影响医生对助眠药物的临床指导建议。"
研究团队利用TriNetX全球研究网络数据库,筛选出至少12个月长期使用褪黑激素且诊断为慢性失眠的患者记录(排除已患心力衰竭及使用非褪黑激素类催眠药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共纳入65,414对使用者与非使用者进行对比,平均年龄55.7岁,女性占比61%,白人占比68%。
恩纳迪承认该观察性研究存在局限性:匹配分析组仍可能存在残余混杂因素,"更严重的失眠、抑郁/焦虑或使用其他助眠药物可能同时关联褪黑激素使用与心脏风险"。此外,回顾性分析无法确立因果关系,且研究无法排除对照组中因各国褪黑激素可及性差异导致的非处方使用情况,患者数据库亦未提供具体地理位置信息。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