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与脑微出血相关联
——纵向研究表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翻倍
韩国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表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到的脑微出血独立相关,后者与中风和痴呆风险升高存在联系。韩国高丽大学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申哲(Chol Shin)医学博士及其同事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报告称,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达15次以上的人群,4年累积发生率达4.66%,8年达7.25%。经多变量调整后,相比无OSA者,中重度OSA患者8年时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高出2.14倍(P=0.02)。
研究人员总结道:"鉴于OSA是可干预的风险因素,这一发现表明中重度OSA应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目标,以预防新发脑微出血(CMBs),并可能降低老年人群未来中风和痴呆风险。"
脑微出血是因脑实质内遗留的血液降解产物导致的影像学低信号卵圆形病灶,被视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标志物,与症状性中风及痴呆风险升高相关。OSA同样与中风、脑小血管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
研究团队指出:"一个共同机制可能是高血压,它与OSA相关,源于睡眠期间反复缺氧及由此引发的颈动脉体敏感化。睡眠呼吸暂停还伴随血压骤升,可能造成特殊损伤。然而,即使在统计模型中调整高血压因素后,中重度OSA与脑微出血风险增加的关联仍然存在。" 其他潜在机制包括慢性缺氧触发氧化应激,导致自由基生成和炎症反应损伤脑血管,"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更易出血。"
该研究纳入1,441名成年人,作为韩国基因组与流行病学长期纵向研究的一部分,参与者于2011-2014年基线期接受家庭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和脑部MRI检查,并在2015-2018年及2019-2022年进行4年随访。研究排除了基线存在微出血、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协变量缺失者。队列平均年龄约58岁,女性占53%。基线时30.25%为轻度OSA,13.39%为中重度OSA。
脑微出血在T2*加权梯度回波图像上表现为直径小于10毫米(通常2-5毫米)的界限清晰、均匀的低信号病灶。大多数经训练放射科医师评估为低级别、与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尽管轻度OSA在所有分析中均未显示脑微出血风险升高,但中重度OSA组在4年和8年时间点的所有调整模型中,相对风险达1.89-2.52倍,仅在4年点最严格调整模型中失去统计学意义。
该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体重指数及其变化、体力活动水平、吸烟饮酒状态、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相关白质改变、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变化及相应随访的平均动脉压。APOE-ε4基因携带状态的存在与否未影响结果,尽管其在亚洲研究队列中的流行率通常低于欧美队列。
其他研究局限包括无法评估中风或痴呆结局,以及未能分析微出血的空间分布或负荷。研究者指出,使用梯度回波序列"而非目前推荐的更敏感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可能低估了发生率。此外,"长达20余年的长期随访可能导致潜在健康队列效应,限制研究发现的整体普适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