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身体活动,特别是参与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可能预防后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多种心理健康障碍。根据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这种保护效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患病率急剧上升,压力脆弱性增加被认为是部分原因。虽然体力活动对建立抗压韧性和降低心理疾病风险至关重要,但尚不清楚其最佳干预窗口期。
研究基于瑞典东南部ABIS队列(1997-1999年出生的17,055个家庭),最终纳入16,365名儿童(48%女孩)。父母报告了5、8、11岁时的体力活动水平、户外时间及组织化体育参与情况。跟踪至18岁心理健康状况显示:15%儿童在童年期确诊至少1种心理疾病,4%有三种以上诊断。
数据分析显示,体力活动时长从5岁时平均每日4小时降至11岁时2.5小时。11岁时每增加1小时体力活动,整体心理障碍风险降低12%。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11岁男孩体力活动使整体心理风险降低30%,女孩则无显著关联。
具体疾病分析显示:
- 抑郁风险:11岁女孩降低18%,男孩降低29%;男孩5岁(19%)和8岁(23%)阶段已显现保护效应
- 焦虑风险:男孩5岁(21%)和11岁(39%)阶段显著降低
- 成瘾风险:男孩8岁(34%)和11岁(35%)阶段显著降低
户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11岁参与组织化体育活动显著降低首次心理障碍风险(男孩23%,女孩12%)。按疾病类型分析:
- 抑郁:男孩每周每增加1小时运动降低35%,女孩降低11%
- 焦虑:女孩降低14%,男孩21%
- 成瘾:女孩降低41%,男孩30%
- 对饮食失调和睡眠障碍无影响
研究者指出,体力活动可能通过性激素水平差异影响男孩女孩,既包括直接作用(如大脑健康促进),也包含间接效应(如减少亚临床多动)。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生理差异(如运动强度)及文化规范导致的心理体验不同有关。
虽然研究存在观察性局限(依赖家长回忆),但结果支持青春期前后是运动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尤其是10-12岁阶段。鉴于全球儿童精神疾病激增,研究强调推广有组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