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yn Serraino
我们的身体中栖息着数以万亿计的单细胞生物,这些被称为微生物的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等。事实上,这些微观居住者的数量几乎与人体细胞数量相当。在皮肤、口腔、肺部和胃肠道(通常称为肠道)等不同部位,都存在着独特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即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与自身免疫疾病
当我们为这些微生物提供温暖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时,它们也在健康维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生物组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进行代谢过程,并与免疫系统协同作用,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
当这种精细的生态系统失衡时,可能引发消化、代谢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
许多慢性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似乎都受到微生物组的影响。
自身免疫疾病与微生物组的关系仍在深入研究中,但这些疾病很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组失衡相关。虽然确切证据仍在积累,但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例如,在克罗恩病研究中发现,健康个体中常见的有益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患者体内缺失。溃疡性结肠炎也发现了类似结果。尽管这些研究尚未证实直接因果关系,但揭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
为更好理解微生物组,科学家正在解析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导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已系统收集了胃肠道、鼻腔、口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数据。
这些研究持续揭示微生物组在疾病、免疫和整体健康中的深远影响。
微生物组科学事实
- 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等器官的微生物组存在相互作用
- 微生物组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取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种类、菌株、数量、相对位置及在肠道的具体分布
- 我们的微生物组会因饮食、昼夜节律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使用而发生改变
- 剖宫产出生可能不利影响微生物组发育,因为微生物组在出生时(甚至可能在子宫内)就开始形成
- 当微生物组失衡时,我们更容易发生过敏、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症和运动认知障碍
当前研究热点
- 抗生素对微生物组的影响
- 剖宫产对微生物组和疾病发展的关联
- 使用益生菌改善消化系统疾病
- 微生物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影响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组构成的作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