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 - Wikipedia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en.wikipedia.org美国 - 英语2025-08-13 05:32:5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52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生物制药的定义分类、生产技术及监管体系,涵盖从传统血液制品到现代重组DNA技术的演进过程。重点解析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等生物制剂的技术原理,探讨基因治疗和转基因生产等前沿领域,同时分析生物类似药的产业影响及全球监管框架,为理解现代生物医药发展提供完整脉络。
生物制药生物制剂重组DNA技术疫苗单克隆抗体凝血因子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监管体系产业经济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又称生物医学产品或生物制剂)是指从生物来源制造、提取或半合成的任何药物产品。与完全合成的药物不同,其包含疫苗、全血、血液成分、过敏原、体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组织、重组治疗性蛋白和细胞治疗中使用的活性生物成分。这些药物可能由糖类、蛋白质、核酸或其复杂组合构成,或是活细胞/组织,广泛应用于人医和兽医领域。

术语体系因机构而异:欧洲药品管理局将"高级治疗药品"(ATMP)定义为基于基因、细胞或组织工程的产品;而"生物制剂"在严格定义中特指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药物。生物制药学专门研究此类药物,生物药理学则属药理学分支。近年来的"专科药物"多为高成本生物制剂,如治疗慢性病的单克隆抗体年费用可达7000-14000欧元。

生产技术呈现多元格局:

  1. 传统提取:从动物或人体获取,如全血、器官移植、被动免疫抗体等。早期动物来源的胰岛素现多被重组DNA技术取代。
  2. 重组DNA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三类核心产品:
  • 与人体信号蛋白高度相似的物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生长激素)
  • 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技术定制,可靶向特定细胞或物质)
  • 受体构建物(如将天然受体与免疫球蛋白框架结合的融合蛋白)

该领域在风湿病学、肿瘤学等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但也引发监管和经济学争议。首个重组药物是1982年上市的优泌林(Humulin),由基因泰克开发,礼来公司生产。重要品种包括:

  • 凝血因子(VIII、IX)
  • 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 造血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 干扰素(α、β、γ)
  • 白细胞介素制品
  • 疫苗(乙肝表面抗原)
  •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2008年全球研发投入达652亿美元。代表药物如:

通用名 商品名 适应症 技术 作用机制
阿巴西普 Orencia 类风湿关节炎 CTLA-4融合蛋白 T细胞失活
阿达木单抗 Humira 多种免疫疾病 单抗 TNF拮抗剂
特异性T细胞共刺激调节剂 Amevive 慢性斑块型银屑病 免疫球蛋白G1融合蛋白 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gen 贫血 重组蛋白 红细胞生成刺激
依那西普 Enbrel 多种关节炎 重组人TNF受体融合蛋白 TNF拮抗剂

监管体系呈现全球化特征:

  • 欧盟:通过"相似生物制剂"审批路径,强调与参照药的可比性
  • 美国:依据《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建立生物类似药审批通道
  • 中国:2021年药审中心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大规模生产采用多技术平台:

  • 微生物发酵(大肠杆菌、酵母)
  •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 植物细胞培养
  • 苔藓生物反应器
  • 光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生产技术虽具争议,但已取得突破:2006年欧洲药监局批准首个转基因山羊乳汁生产的抗凝血酶药物ATryn。该领域面临生产失败风险、监管审查及转基因作物交叉污染等挑战。

产业经济特征显著:

  • 专利保护驱动研发回报,2012年美国占全球37%生物制药专利
  • 血液制品等受严格管制导致供应短缺
  • 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市场快速发展,2010-2020年专利到期涉及630亿美元市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