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首尔大学盆唐医院康复医学科林宰英教授与Soonchunhyang大学天安医院林承圭教授的研究,同时患有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髋关节骨折患者中,仅60.8%能在术后一年内恢复独立行走能力,这一比例较单纯肌少症患者(81.8%)低约26个百分点。
髋关节骨折是指连接骨盆与大腿的髋部骨骼断裂,多因骨密度降低的老年人向后跌倒所致。骨折后正常行走困难导致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压疮、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等致命并发症,被称作"比癌症更可怕的老年疾病"。目前手术置换人工关节后需进行康复治疗,但因年龄、肌力、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差异,行走功能恢复概率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其中肌力作为直接影响行走能力的关键因素,被公认为术后康复的最重要变量。
研究团队指出,随着超老龄社会到来,复合疾病患者激增,但现有康复治疗多侧重肌力改善,未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老年肌少症患者常伴随认知功能障碍,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症状,阻碍行走恢复,但这种共病风险尚未被客观量化。为此,研究团队对114名65岁以上接受髋关节骨折手术的康复治疗患者进行分组追踪,将患者按是否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肌少症分为四组,随访12个月的行走恢复情况。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由研究团队开发的"韩国整合型骨折康复计划"(FIRM),该方案通过医生、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的多学科协作显著提升行走恢复率,对单纯肌少症患者效果显著。若此类患者在FIRM治疗下仍恢复不佳,则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应被视为高风险因素。研究显示,单纯肌少症组的行走恢复率为81.8%,与无两种疾病组(90.2%)相差不大,但同时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肌少症者恢复率骤降至60.8%。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证实,认知功能障碍单独存在时使恢复率降低45.8%,共存时更达57%。这明确证实需为这类患者制定强化康复方案。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将认知功能障碍与肌少症整合纳入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评估体系,为建立个性化康复策略提供了临床依据。首尔大学盆唐医院康复医学科林宰英教授指出:"老年髋关节骨折具有高社会经济负担,如术后行走障碍导致死亡率升高及需长期照护等。本研究通过系统化治疗方案,将推动认知功能障碍与肌少症共病患者的康复进程。"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老年医学领域国际期刊《老年医学杂志》。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