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鼠到人:华盛顿州立大学团队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模仿人类DNA端粒研究细胞衰老Of mice and men: WSU team first to mimic our DNA end caps in rodents to study aging on the cellular level

干细胞与抗衰老 / 来源:www.spokesman.com美国 - 英语2025-08-26 07:53:02 - 阅读时长2分钟 - 777字
华盛顿州立大学团队首次培育出具有类人端粒的基因工程小鼠,突破了小鼠端粒长度是人类10倍的限制,将推动衰老机制、癌症治疗及抗衰老药物研究。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该模型可研究细胞衰老全过程并验证健康寿命延长策略。
细胞衰老端粒缩短人类健康寿命类人端粒小鼠模型抗衰老疗法癌症治疗端粒酶衰老进程研究
从鼠到人:华盛顿州立大学团队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模仿人类DNA端粒研究细胞衰老

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破解细胞层面的长寿秘密——当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端粒)逐渐缩短时,细胞会失去分裂能力并衰老。

这些端粒如同鞋带末端的塑料帽,防止染色体结构解体。随着人类进入老年,端粒逐步缩短,细胞分裂功能受损。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构建了具有类人端粒的小鼠模型,突破了小鼠天然端粒过长的限制。该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为延长人类健康寿命提供新途径。

"每次细胞分裂都会损失部分端粒序列,这是人类衰老的重要原因。"WSU药学院朱继岳教授解释道,"老化细胞会丧失分裂能力,某些情况下会持续存在并造成损害甚至凋亡。"这种被称为"HuT小鼠"的模型,使哺乳动物全身器官的细胞衰老研究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通过改造小鼠端粒酶基因(负责合成端粒的蛋白质),引入人类基因调控序列,在保持基因功能的同时模拟了人类端粒酶的低表达特征。朱教授指出:"这是首个真正实现端粒人源化的小鼠模型。"

该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500万美元资助,将重点探索端粒缩短对寿命的影响,并开发延长健康寿命(无衰老相关疾病的生命阶段)的干预策略。未来可能催生激活端粒保护机制的抗衰老疗法,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团队假设端粒较短的小鼠会加速衰老,将通过生化、代谢和神经行为测试追踪衰老进程。他们特别关注端粒酶——这种能修复端粒的蛋白复合物,在癌细胞中异常活跃。研究计划在小鼠中诱导黑色素瘤,验证短端粒是否增强抗癌能力。

此前学界受限于动物模型,只能在培养皿中研究人类端粒。该小鼠模型首次实现了对完整生物体衰老过程的观察。朱教授强调:"小鼠与人类在器官结构、基因组成方面高度相似,这种模型将为全球衰老研究者提供革命性工具。"研究团队计划向国际科研界共享该模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