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关键微生物的婴儿面临更严峻健康挑战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该国许多婴儿缺失能够分解母乳并训练免疫系统的有益肠道菌群。研究人员对412名婴儿的微生物组分析发现,约25%的样本未检测到双歧杆菌,仅有8%存在婴儿双歧杆菌。
研究数据显示,约76%的婴儿总体双歧杆菌水平偏低,这类婴儿在2岁时出现过敏、湿疹和哮喘的风险至少是正常婴儿的三倍。研究负责人、圣地亚哥佩尔修斯生物科学公司的Stephanie Culler指出:"最基础的婴儿菌群类型完全缺失,这个发现令人震惊。"
双歧杆菌的作用机制
早期定植的婴儿双歧杆菌能通过优先效应阻止有害菌群定植。这种菌群能特异性分解母乳中的人乳寡糖(HMOs),将其转化为乙酸和乳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病原体。同时还能产生维生素和代谢物,通过化学信号引导免疫系统正确应对外界刺激。
宏基因组学分析显示,双歧杆菌水平低的婴儿肠道中,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丰度显著升高。这种菌群失衡会改变代谢物平衡,为耐药菌创造生存空间。
影响菌群建立的关键因素
研究揭示了多种影响菌群建立的因素:
- 分娩方式:剖宫产婴儿即使母乳喂养,部分仍未能建立双歧杆菌优势
- 抗生素使用:2岁前使用抗生素会使过敏风险增加3.3倍
- 生活方式:工业化食品加工和抗菌产品使用减少日常菌群接触机会
特别发现母乳喂养虽能促进特定菌群定植,但某些可部分分解乳糖的替代菌会占据生态位,阻碍正常婴儿菌株的后续定植。
长期健康影响
通过分组分析发现,2岁时过敏风险增加与两种缺乏双歧杆菌信号的菌群模式显著相关。其中含有短双歧杆菌的菌群关联更低的疾病风险,说明该属不同种存在功能差异。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队列进行7年追踪,以确认早期菌群模式的持续性。虽然研究尚未证实直接因果关系,但明确显示早期关键菌群缺失会增加风险因素负荷并改变代谢特征。
该研究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为新生儿营养、分娩实践和抗生素管理等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