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使用

别再滥用抗生素啦!一起精准用药守护健康!

作者:张熙
2025-08-30 10:55:01阅读时长3分钟1074字
保健科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滥用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知识科学用药用药误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预防感染医疗资源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合理用药对症下药世界抗生素认知周

抗生素滥用危机四伏?快跟我科学应对! 近期,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不断出现,情况十分严峻。每年约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若不改善现状,到2050年,这可能成为人类的头号死因。在国内,也存在不少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就像很多人感冒时自行服用抗生素,这其实是对抗生素的严重误解。所以,科学普及抗生素知识迫在眉睫。

抗生素使用误区知多少?

  • 作用机制与适用范围: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发挥作用,它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或者抑制蛋白质合成等方式,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抗生素对病毒、真菌或者非感染性炎症(比如过敏)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可以通过症状来初步判断,细菌感染常常会伴有脓液、高热等症状,而病毒感染多表现为流涕、咽痛等。
  • 五大核心误区解析

    • 误区一:抗生素是“万能消炎药”:炎症有多种类型,非细菌性炎症,像关节炎、过敏性鼻炎,使用抗生素不仅没用,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消化系统健康。

    • 误区二:感冒必须用抗生素:研究表明,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延长病程,增加耐药风险。
    • 误区三:新药/贵药效果更好:抗生素讲究“对症下药”,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病原体,盲目选择高价药可能会延误治疗。
    • 误区四:症状缓解即可停药:提前停药会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容易引发耐药性或使病情复发,一般都需要严格完成7 - 14天的疗程。
    • 误区五:抗生素可预防感染: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滋生,反而降低自身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实用指南

  • 就医与用药规范: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随意增减剂量、不与他人共用药物。医生需要通过血常规、痰培养或影像学检查确认是细菌感染后才会开具处方,患者也应主动询问用药的必要性。
  • 治疗配合与健康管理:不同感染类型有不同的标准疗程,比如扁桃体炎通常需服药5 - 10天。提前停药后果很严重,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常见的有腹泻、皮疹等。如果出现腹泻,可以补充电解质;出现皮疹等情况,停药后要及时就医,但不要因为轻微不适就擅自停药。
  • 日常预防与公共卫生行动:预防感染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勤洗手、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避免接触感染者等方式来预防感染。同时,我们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拒绝药店无处方售药的行为,支持医疗机构执行抗生素处方审核制度,积极参与“世界抗生素认知周”等活动。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这些特殊人群,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避免使用禁用药物,比如四环素类药物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 抗生素合理使用对个人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都意义重大,我们要从家庭到社会形成“精准用药、拒绝滥用”的共识。每个人都是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参与者和解决者,让我们通过科学认知和行动,共同守护医疗资源的有效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