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现象在非增强CT或MRI脑部扫描中可见,代表脑梗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此时皮质梗死区域恢复接近正常外观。
影像学特征
CT
皮质梗死后第一周,低密度和肿胀更加明显,导致显著的占位效应和清晰的梗死边界,常伴有明显的脑回强化。
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开始消退,皮质密度逐渐增加。这被认为是由多种同时发生的过程引起的,包括脂质laden巨噬细胞和白细胞迁移到梗死组织、毛细血管增殖、红细胞从受损毛细血管外渗以及水肿减轻。
梗死后2至3周,皮质恢复接近正常密度,此时影像检查可能导致混淆或漏诊。雾化现象已在约50%的病例中得到证实。如有疑问,静脉注射对比剂可明确界定梗死区域。
MRI
类似现象也可在脑部T2/FLAIR MRI序列上观察到,据信是由于类似的细胞过程,时间点相似。研究发现,约50%的患者在梗死发生后6至36天(中位数10天)出现此现象。
参考文献
-
- Becker H, Desch H, Hacker H 等. CT雾化效应对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 Neuroradiology. 1979;18(4):185-92.
-
- Chalela JA, Kasner SE. 雾化效应. Neurology. 2000;55(2):315.
-
- Scuotto A, Cappabianca S, Melone MB 等. 小脑缺血中的MRI“雾化”现象:病例报告. Neuroradiology. 1998;39(11):785-7.
-
- Skriver EB, Olsen TS. CT扫描中脑梗死的短暂消失:所谓雾化效应. Neuroradiology. 1982;22(2):61-5.
-
- O'Brien P, Sellar RJ, Wardlaw JM.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T2加权MRI上的雾化现象:发生频率及临床意义. Neuroradiology. 2004;46(8):635-41.
-
- 脑梗死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分析与评估——我们进展如何?. AJR. 2006;186(3):611-612.
-
- Ricarte IF, Pedroso JL, Carvalho FA, Abrahão A, Valiente RA, Alves MM, Gomes DL, Silva GS. 本质可能肉眼不可见:缺血性卒中亚急性期的“雾化效应”现象.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13;22(8):e628-9.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