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室性心律失常(VAs),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往往危及生命。尽管再灌注治疗的进展改善了预后,但美国不同人群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死亡负担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美国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的趋势和人口统计学差异。
方法: 我们分析了1999年至2020年美国CDC WONDER数据库的全国死亡率数据。使用ICD编码识别归因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计算每10万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AMRs)和95%置信区间(CIs),并按性别、种族/民族、年龄组和地理区域进行分层。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71,036例死亡归因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1999年的2.41急剧下降至2007年的1.08(APC:-9.91;95% CI:-10.7至-9.02)。从2007年到2020年,死亡率逐渐下降(1.08至1.01)(APC:-0.83;95% CI:-1.47至-0.19)。从1999年(男性4.39 vs 女性1.88)到2020年(男性1.84 vs 女性0.68),男性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此外,自2008年以来,男性死亡率未观察到显著下降。白人死亡人数最高(n=62,157;AAMR:1.51 [95% CI:1.50-1.52]),其次是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43 [95% CI:1.39-1.46])、美洲原住民(1.10 [95% CI:0.98-1.22])、西班牙裔(1.04 [95% CI:1.00-1.07])和亚裔或太平洋岛民(0.89 [95% CI:0.85-0.94])。所有种族的死亡率均显著下降;然而,西班牙裔在2011-2020年期间死亡率上升(APC:3.06;95% CI:0.82至5.36)。死亡率随年龄显著增加:老年人(≥65岁)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比年轻人高出49倍(5.38 vs 0.11)。各州之间的死亡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
结论: 1999-2020年美国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率仍然较高,且在年龄、性别、种族和区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男性以及居住在美国南部地区的人群死亡负担最高。西班牙裔自2011年以来死亡率有所上升。这些发现强调了继续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电学并发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监测以及公平获得ICD等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美国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全州死亡率差异
按种族分层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人口统计学差异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