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胡斯大学的一项发现表明,微小的细胞过程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产生巨大影响。研究人员发现细胞产生外泌体的方式存在缺陷,该问题与痴呆症患者中发现的基因突变相关。
外泌体虽极其微小(数百万个可容纳于一粒米尖),但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远非微不足道。根据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的新研究,这些微粒在阿尔茨海默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作者之一、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尤尔-马德森近期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杂志》发表了相关成果。
“外泌体用于与周围细胞通信并激活它们,我们现已发现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在产生外泌体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缺陷。”
基因关联:SORL1基因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确定四个与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主要基因。要理解新发现,需重点关注其中一个名为SORL1的基因。该基因产生一种称为SORLA的蛋白质,似乎对维持脑细胞健康功能至关重要。
当SORLA蛋白发生突变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将上升。克里斯蒂安·尤尔-马德森及其研究团队发现,若SORLA蛋白存在缺陷,脑细胞产生外泌体的能力将显著下降。
“我们发现携带该突变的细胞外泌体产量减少30%,且产生的外泌体刺激周围细胞生长和成熟的效率大幅降低——实际效果比正常SORLA蛋白细胞低达50%。”
面向未来治疗
他表示,这对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至关重要。
“这说明主要由脑免疫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在维持脑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外泌体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
克里斯蒂安·尤尔-马德森希望研究结果最终能改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潜力非常明确。我们现在有机会探索新疗法:要么刺激SORLA功能使细胞产生更多更优质的外泌体,要么靶向其他已知可增强外泌体产生的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是丹麦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形式。目前约5.5万丹麦人受此影响,且该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突变揭示SORLA在神经营养外泌体释放中的新作用”,作者Kristian Juul-Madsen等,2025年9月10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DOI: 10.1002/alz.70591
本研究主要获得伦贝克基金会LF博士后资助(R380-2021-1326,授予Kristian Juul-Madsen)、诺和诺德基金会桂冠奖(NNF18OC0033928)及阿尔茨海默研究倡议会研究基金(18003,授予Thomas Willnow教授)的支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