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抗炎"纳米包"的细胞或可缓解多发性硬化症症状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向中枢神经系统递送药物的新方法,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带来希望。
美国约有100万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神经系统炎症并扰乱大脑与身体间的信号传递。多发性硬化症目前尚无单一明确病因或治愈方法,其影响所有人群,症状包括疲劳、记忆障碍、视力损伤及运动能力丧失。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向中枢神经系统递送抗炎药物的新方法。该技术通过部署携带抗炎"纳米包"的免疫调节细胞,有望缓解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
"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尚无治愈方法,开发可靠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首席研究员、雷茨基药学院助理教授兼伊利诺伊大学癌症中心研究员赵宗民表示。
炎症与多发性硬化症密不可分。当前疗法通常需将抗炎药物经由大脑最高点递送至中枢神经系统,但赵宗民指出血脑屏障会完全阻挡多数药物进入大脑。
"即便药物能够穿透,虽可缓解部分症状,但通常不足以完全治愈,"他解释道。
赵宗民实验室专注于开发可递送至全身各部位(包括大脑等难以触及器官)的治疗性细胞。过去三年,团队一直聚焦多发性硬化症研究。他们为多发性硬化症开发的细胞如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跋涉的旅行者,携带着补给包——"旅行者"是能定位并抑制炎症的髓源性抑制细胞,细胞表面则装载着填充雷帕霉素(一种抗炎药物)的纳米级药包。这种纳米包可增强细胞功能,提升其定位炎症区域的能力并放大抗炎效果。二者协同作用可突破血脑屏障,将雷帕霉素精准输送至神经系统。该疗法通过重编程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发挥作用,在小鼠实验中显著减缓疾病进展并改善运动功能。
"此项研究的潜力远不止于多发性硬化症,"合著者、赵宗民实验室博士生张露宇表示,"该方法或将成为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未来该技术可能拓展至心脏病或关节炎等同样难治的疾病领域。
研究人员将此方法命名为"髓源性抑制细胞赋能中枢免疫靶向疗法"(CNS Immune Targeting Enabled by MDSCs, CITED)。
参考文献: Zhang E, Algarni H, Zhang L, et al. Nanoparticle-boost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therapy for immune reprogramming in multiple sclerosis. Sci Adv. 2025;11(42):eady4135. doi: 10.1126/sciadv.ady4135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