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曾经历危险血栓的患者需连续数月甚至数年服用抗凝血药物,以防止新血栓形成。这类药物通过阻止重要血管阻塞、保障肺部、大脑等器官供氧而挽救生命,但同时也存在严重隐患:可能引发出血风险。医生始终致力于寻找最安全的用药剂量,在预防血栓与避免不必要的出血风险间取得平衡。
密歇根医学院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新研究带来了积极进展。研究指出,患者服用抗凝血药物满六个月后降低剂量,可在维持强效血栓预防能力的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科学家聚焦两种常用药物——商品名为Xarelto的利伐沙班(rivaroxaban)和商品名为Eliquis的阿哌沙班(apixaban)。这类新型口服抗凝剂因使用便捷且较华法林等传统药物所需监测更少,现已成为临床主流选择。
医学上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血栓常形成于腿部,若移至肺部则会发展为危及生命的肺栓塞紧急事件。血栓经治疗后,医生通常要求患者继续服用抗凝血药物以预防复发。治疗初期尤为关键,但长期维持全剂量会同步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回顾了近1000例VTE患者的现实诊疗数据,这些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持续使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预防新血栓。六个月后,部分患者维持全剂量,另一部分转为长期维持的低剂量方案。对比结果显示:维持全剂量的患者并未获得更优的血栓预防效果,但出血事件、急诊就诊及住院率均显著高于转用低剂量者。
研究首席作者乔丹·K·谢弗博士指出,抗凝血药物疗效显著,但因增加出血概率,必须谨慎处方。研究结论表明,六个月后降低剂量对多数患者是合理选择——既能有效预防新血栓,又可减少出血风险。该结果有力支持了202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的建议:初始治疗期结束后,患者可安全转换为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的减量方案以实现长期防护。当时因证据有限,专家将此建议列为"弱推荐",而本次研究提供了更强依据,或增强医生在日常实践中采用减量方案的信心。
研究团队同时强调需进一步验证。通过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分配至全剂量或低剂量组进行对比,是确认结论的最优途径。当前研究已为医患提供实用指导。资深作者杰弗里·巴恩斯博士表示,这是迄今证明低剂量方案能安全预防新血栓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最佳证据。
对血栓后需长期抗凝的患者而言,该发现将推动与医生讨论六个月时减量的可行性。剂量下调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急诊需求并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确保对危险血栓的强效防护。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