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发现:
- 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未能降低既往心脏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 但该补充策略与复发性心脏病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新奥尔良——根据TARGET-D试验结果,尽管针对性维生素D补充未影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这一主要终点指标,但与降低复发性心脏病风险存在关联。犹他州盐湖城山间健康研究所心血管流行病学家兼研究教授海蒂·T·梅博士在报告中指出,该试验旨在确定针对性维生素D补充能否减少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25-羟基维生素D不足现象极为普遍,全球半数至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受此影响,"梅博士在报告中表示,"大量观察性研究显示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但近期维生素D补充随机试验未能改善预后,可能因其未评估治疗水平的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仅给予固定剂量(可能低于治疗需求)。"
梅博士及其团队将630名近期(入组前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山间健康系统患者(平均年龄62.5岁,78%为男性)随机分为两组:靶向维生素D3治疗组与常规护理组(不进行维生素D3管理)。基线数据显示,87%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未达到40 ng/mL的目标水平。
靶向治疗策略
梅博士说明:对于接受靶向维生素D3治疗的患者,若基线水平超过40 ng/mL,则不给予补充剂并每年复检;若水平≤40 ng/mL,则给予补充剂并3个月后复检。此后每3个月复检直至浓度>40 ng/mL,达标后每年复检以确定是否需调整剂量。
基于该策略,7.4%的补充组患者无需补充,36.3%需每日1,000-4,000 IU,56.3%需每日5,000 IU或更高剂量。梅博士指出,多数患者所需剂量高于既往随机试验,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日摄入量为800 IU。约60%的补充组患者在3个月内达标,中位达标时间为5.2个月,21%的患者始终未达标。
研究团队进行了意向性治疗分析(包含所有补充组患者)和符合方案集分析(仅包含达成25-羟基维生素D目标的患者)。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心力衰竭住院),安全性终点为肾结石发生。平均随访4.2年。
梅博士表示,两组在安全性终点上无差异(补充组6.8%,常规护理组6.6%;风险比=1.04;log-rank P值=0.96)。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异(补充组15.7%,常规护理组18.4%;风险比=0.85;95%置信区间0.58-1.24;log-rank P值=0.4),符合方案集分析结果类似(补充组11.3%,常规护理组18.4%;风险比=0.74;95%置信区间0.47-1.17;log-rank P值=0.14)。
复发性心脏病风险显著降低
然而梅博士指出,在心肌梗死这一次要终点上,补充组事件更少。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补充组3.8%,常规护理组7.9%;风险比=0.48;95%置信区间0.24-0.96;log-rank P值=0.03),但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不显著(补充组4.0%,常规护理组7.9%;风险比=0.69;95%置信区间0.33-1.44;log-rank P值=0.15)。
两种分析中,两组在死亡、卒中或心力衰竭住院率方面均无差异。但梅博士提到,补充组在符合方案集分析中的死亡率低于意向性治疗分析。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靶向维生素D3补充及持续剂量调整以达到并维持>40 ng/mL的目标水平,并未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梅博士在报告中强调,"虽然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但复发性心肌梗死这一关键次要终点及符合方案集分析的结果具有假设生成价值,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依据。"
研究披露
来源:梅HT等. FS.05冠状动脉疾病医疗与介入进展.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报告;2025年11月7-10日;新奥尔良。
披露声明:作者报告无相关财务披露。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