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脑血管(左)与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示意图
研究人员已发现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显著提升罕见疾病——儿童烟雾病的早期诊断可能性。烟雾病患者脑脊液中"SLITRK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此外,研究还识别出与烟雾病临床特征(如脑梗死及手术预后)相关的蛋白质,有望为这种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开创治疗新范式。
儿童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向大脑供血的血管在无特定病因的情况下逐渐狭窄。该病症会形成异常微血管以弥补血流不足,但这些微血管难以提供充足血供且易破裂,可能导致儿童脑梗死、脑出血等卒中事件。
烟雾病的确诊通常依赖脑血管造影,但由于儿科患者检测前常需镇静或麻醉,对患儿负担较大,亟需新型诊断方法。近期脑脊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资源备受关注,但针对烟雾病的大规模脑脊液研究仍显不足。
首尔大学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金承基教授、小儿癌症与罕见病支持项目融合医学系崔承娥教授与韩度贤教授(韩基舜博士团队)、以及江北三星医院重症医学科沈荣辅教授于6日宣布,通过对118例儿科患者脑脊液的分析,提出了烟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对烟雾病患者组(104例)与对照组(14例)的脑脊液蛋白质进行了全面分析,共鉴定出2400种蛋白质,其中8种在患者组呈现相对高表达强度。这些蛋白质的酶联免疫分析显示,"SLITRK1"(特别是与神经元生长相关的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表明神经元可能参与烟雾病进展机制。
诊断性能验证结果显示,SLITRK1表现优异,AUROC值达0.926。研究团队强调该蛋白可作为烟雾病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将具有相似变化模式的蛋白质分组,并探究其与烟雾病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显示:术前发生脑梗死的患者BASP1和LDH表达较高;手术预后良好的患者CD9和EMILIN1表达较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CD9表达越高,术后功能障碍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越低,证实该蛋白与烟雾病手术预后存在明确关联。
首尔大学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金承基教授表示:"本研究首次在脑脊液中发现儿童烟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使我们向开发高效液体活检诊断方法迈进关键一步。新识别的烟雾病预后指标将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此项研究获得韩国研究基金会、首尔大学医院研究基金及李健熙儿童癌症与罕见病攻克项目支持,最新成果已发表于权威期刊《转化卒中研究》。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