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发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之际,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识别可逆转细胞病理状态的治疗干预手段。这款名为PDGrapher的开拓性工具通过靶向疾病驱动网络而非孤立分子靶点,展现出能识别最可能恢复细胞功能的遗传决定因素的卓越能力。
不同于传统药物发现管道聚焦单一蛋白质靶点的测试模式,PDGrapher采用整合策略分析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复杂基因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通过解析细胞内分子网络的多重交互,这种AI工具可识别能纠正细胞功能障碍的单药或联合用药靶点,显著加速难治性疾病治疗方案的研发进程。
PDGrapher的核心技术基于图神经网络(GNN),通过建模细胞内基因、蛋白质和信号级联的复杂关系网络处理生物数据。该方法突破简单的线性靶点识别,通过映射因果效应和依赖关系,预测哪些治疗干预能有效恢复细胞正常功能。这种转变使药物筛选从广泛化合物筛查转向聚焦最具临床价值的靶点假设生成。
该模型通过定位关键疾病表型的细胞区域(基因簇或通路),进行虚拟"关闭"或减弱驱动因子活性的计算模拟,预测细胞病变状态的逆转可能。其整体治疗理念如同顶级厨师精准调配食材平衡,而非随机烹饪实验。验证数据显示,在19组涵盖11种癌症的独立数据集中,该模型不仅复现了训练时刻意排除的已知靶点,还提出获得新兴研究支持的新候选靶点。
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PDGrapher识别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VEGFR2)作为有效治疗节点,与VEGFR2抑制剂临床试验结果高度吻合;同时发现拓扑异构酶IIα(TOP2A)在特定肿瘤类型的关键作用,印证了近期关于TOP2A抑制剂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临床前研究。相较于现有计算模型,PDGrapher在预测准确度提升达35%的同时,数据处理速度加快25倍。
这项因果建模框架使研究人员能解析联合用药的机制基础,揭示特定靶点组合产生协同疗效的原因。除肿瘤领域外,研究团队正将该工具扩展至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探索。目前与麻省总医院XDP中心等临床机构的合作,正推进该技术在X连锁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等罕见遗传病的应用。
未来该技术有望在个体化医疗领域实现突破,通过分析患者特异性细胞特征定制个性化治疗组合。由联邦机构、慈善组织和产业伙伴联合资助的这项研究,其开源代码已向全球科学界开放,有望开启直面生物学复杂性而非回避的新时代药物发现范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