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衰老:进化成功的体现Reframing aging as evolutionary success

环球医讯 / 干细胞与抗衰老来源:phys.org美国 - 英语2025-11-05 21:22:53 - 阅读时长5分钟 - 2138字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人类学教授迈克尔·古尔文在其新书《七十年:我们如何进化出长寿》中提出,人类活到七十年以上是进化设计的核心特征而非偶然现象。通过研究玻利维亚蒂马内等狩猎采集社会,他揭示多代合作模式——包括食物共享、知识技能传承及老年人担任政治调解、仪式专家等角色——如何使人类突破更年期后的生存限制,将衰老重新定义为物种进化成功的标志。这一观点挑战了现代社会将老年视为衰退的认知,强调中老年人的持续贡献对群体生存的关键作用,为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全新的进化生物学视角,指出充分发挥老年人"未开发潜力"可显著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衰老进化健康存活七十年寿命狩猎采集者多代合作年老含义社群贡献全球老龄化未开发潜力
重新定义衰老:进化成功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衰老往往是我们选择忽视而后试图逃避的话题。主流文化以年轻人为中心,用他们来定义潮流与风格,并针对其消费能力进行营销。与此同时,抗衰老产业蓬勃发展,每年通过面霜、药丸和整形手术等形式交易数十亿美元,以延缓衰老的外表和感受。

然而,衰老不可避免。如今人类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随着全球超过半数国家的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世界人口正日益老龄化。这种"全球性衰老"对劳动力和医疗系统带来令人担忧的影响。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人类学教授迈克尔·古尔文(Michael Gurven)表示:"活到七十年的潜力是我们物种典型设计的一部分。"他在新书《七十年:我们如何进化出长寿》中采用宏观历史视角审视衰老问题,探究人类生命后半段的生理与社会层面,主张进化实际上已将人类设计为至少能活到七十年的物种。

古尔文指出,过去一个世纪预期寿命的提升并未显著延长人类最大寿命极限,而是确保了更多人能活到老年。事实上,人类在更年期后仍能健康存活的能力——此时多数其他物种已面临"死亡之墙"——早在数万年前狩猎采集时代就已进化形成。虽然七十年寿命远超人类远古时期的普遍认知,但现代社会已进一步突破这一界限。他补充道,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成年人的典型寿命现已达八至九十年。

一、衰老究竟是什么?

古尔文在书中以进化视角为框架,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穿越全球与人类历史的快速旅程。尽管许多关于衰老的著作集中于西方近现代发现或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他则致力于探索超越年龄数字的衰老现象。

"我想讲述一个追溯至物种起源的故事,探究塑造我们特质的所有特征,"他表示,"衰老并非新近现象,但其在祖先时代的样貌与体验仍是未解之谜。"

证据确实存在。古尔文借鉴了其作为人类学家对当代非工业化社会的研究经验——这些社会的狩猎采集实践代表了人类进化史的绝大部分。在其职业生涯中,他长期与多个族群共同生活并开展研究,包括玻利维亚亚马逊地区的蒂马内(Tsimané)农猎族群。这些研究揭示了环境、生活方式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联。古尔文强调,这些群体不应被视为"活化石",但其生活方式为理解非工业化环境下的生活提供了罕见窗口。

尽管狩猎采集者的预期寿命较短,但需注意其计算方式是整个人群寿命的平均值。他表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生命常在童年夭折。然而,一旦个体度过童年早期的生存考验,便可能活到七、八十岁。

但生活依然艰苦。直到近代,粮食不安全、基础医疗服务匮乏和严酷的生活方式都是狩猎采集生活的常态。加上衰老(senescence)这一随年龄增长的细胞退化过程,似乎共同导致早逝成为合理结局。

"多数物种在丧失繁殖能力后迅速衰老死亡,"古尔文解释道,"这符合自然选择严酷的基因中心论视角。我们能在更年期后继续生存数十年,实属人类物种的罕见特征。"

祖先如何在晚年逃脱自然选择的制约?古尔文指出,这绝非纯属幸运。他在书中阐明,关键在于多代合作。食物共享及长辈向年轻一代传递知识技能,对生存繁衍至关重要,以提升生物适应性的方式促成了生殖后生命阶段的进化。

"在人类进化史上的某个节点,帮助已有子女和孙辈比持续生育新后代成为更优策略,"古尔文解释道。

在狩猎采集者典型的"广泛共享"模式中,即使无法完全自给自足的群体成员(如老人与孩童)仍能履行其他职责。当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将大量时间用于获取个人及群体食物时,长者则担任政治家、仪式专家、冲突调解者、治疗师,当然还有照看孩童的工作。他们还负责制作修理工具、篮子,并获取需要智慧而非体力的目标食物。古尔文主张,这些以帮助家庭和社群为导向的多样化策略,正是祖先成功与人类长寿的关键。

二、"年老"的真正含义

对狩猎采集者和农民而言,"年老"意味着什么?"年老"与其说关乎年龄,不如说取决于能否自给自足并为社群做贡献。

"有趣的是,若人们永远不知晓自己年龄,会感觉自己多大?"古尔文说,"这正是许多语言中数字不超过10的群体的真实处境。对他们而言,当你无法再工作且行动能力受限时,才被视为'年老'。"通过知识技能传递和终身学习持续参与社群生活,既保持长者活力,也促进年轻人茁壮成长。

古尔文指出:"以生计为导向的社群中不存在退休概念。"这对工业化社会人群具有启示意义——在这些社会中,老年往往意味着退出主流生活,而事实上长者仍蕴藏大量"未开发潜力",可显著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全球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令人担忧,"古尔文补充道,"但我们应认识到,人类物种进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中老年人对家庭、社群及社会的广泛贡献。"

"对许多人而言,'年老'是一种心态,是逐渐退场的过程。若持续学习新事物、结识新朋友,我们就能避免感受'衰老'。"

本文由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提供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